东营:图书馆搬到工地 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2014-07-03 07:55: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综合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夜生活;农民工兄弟;农民工流动;我市;手游
[提要]7月2日,老家在济宁的农民工徐先生在工地的工棚里吃饭,谈及自己的夜生活,他说:“我的夜生活就是和工友聊聊天、听听音乐。2014年2月7日,市图书馆开展“真情系‘候鸟’”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挑选适合农民工阅读的实用技术类、养殖种植类书籍送往工地,进一步充实了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7月2日,老家在济宁的农民工徐先生在工地的工棚里吃饭,谈及自己的夜生活,他说:“我的夜生活就是和工友聊聊天、听听音乐。”

  大众网东营7月3日讯 4月30日,在东城旧城改造安置房工地,“农民工流动书屋”正式揭牌成立。流动书屋目前共有藏书1200余册,直接建在建筑工地,闲暇时间,农民工可以到书屋看书,也可以借书回宿舍看。“流动书屋的建成,将缓解农民工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难题,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市总工会副主席张国忠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安置房项目建设工期长、农民工相对集中,青年职工较多。流动书屋建成后,可以让工地的农民工多看书,增加专业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聊天、睡觉是农民工夜生活首选

  6月30日,记者在东城某工地看到,尘土飞扬中工人们低着头各自干着各自的活儿,当记者走到他们身边时,他们只是抬头看看,然后继续干活,当记者表明来意之后,他们才打开了话匣子。“干一天活儿太累了,哪有时间休闲娱乐,一般洗洗澡吃点饭就睡觉了。”来自重庆的农民工刘先生说。

  据了解,建筑工地的作息时间多为早上6:30到7:30开工,11:30到12点下班,下午1:30到2点开工,下午6:30左右下班。记者了解到,无论哪一个工种,工作强度大都非常大。“工地的体力活儿不比其他活儿,一天下来累得要命,我今年50岁了,身体有点吃不消,有时连澡都不洗,吃完饭就去睡觉了,休息好身体,明天还得早起干活。”来自贵州的马先生说。农民工王先生今年32岁,家乡在菏泽,他对记者说,“吃完饭聊聊天、看看电视,10点就睡觉了。”

  燃气安装工人刘先生则表示,晚上下班太晚,根本没时间出去玩,“我们晚上一般9点才下班,下了班吃点饭都晚上10点了,哪还有工夫出去瞎逛?” 另外,在我市还有一部分本地农民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本地农民工绝大多数下班后乘坐建筑队的包车回家,大都不在城市里过夜。

  不少农民工选择看电视、打牌

  老家微山的宋师傅今年48岁,膝下有一子,“工地的活儿挺累,我年龄不小了,但脚力还行,每天晚上吃完饭习惯在工地周围的一些大商场里转悠转悠,看看能不能买到点便宜货,但商场的东西太贵了,一般都空手回来。”

  登州路某工地农民工马大姐老家在四川,与自己的丈夫一起来到东营打工,记者在工地看到马大姐推着水泥车,吃力地走在工地的路上,“家里有两个男孩,大的25岁,小的18岁,家里穷,得出来打工赚钱。下了班有时会去新世纪广场看人们跳广场舞,不过我是没法跳了,只能过过眼瘾。”身旁的刘大姐也表示,有时会去新世纪广场看跳广场舞和电视。

  “虽然我文化程度不高,但喜欢看看新闻,有时会步行4里路到新世纪广场看新闻,不过更多时候是待在工棚内听收音机里的新闻。”老家在济宁,在东营打工的崔先生说。

  还有的农民工表示,几个工友凑点钱出去“撮一顿”,“工地上的伙食很一般,我们一般过个把月就约几个工友出去‘撮一顿’,在滨州路商贸城的小饭店,要两个素菜,两个荤菜,十元以下的白酒,或者五元以下的啤酒,花费不到100元,这对我们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大餐了,有时碰上饭店老板放露天电影,我们还可以免费看一场电影。”老家在湖南的农民工孙先生告诉记者。

  来自辽宁的一位小伙子则有所不同,他则表示,下班回宿舍后会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者凑几个人打打牌。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户外夜生活”,中老年农民工更偏向于选择在路边溜达、去广场看电视、看广场舞;年轻农民工更喜欢手机上网、玩玩手游、听听音乐和打打扑克。

  部门在行动:图书馆搬到建筑工地

  虽然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但喜欢读书看报的也不少。我市相关部门不仅关注农民工的劳动经济权益,也关心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将图书馆搬到建筑工地”无疑是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工精神境界的一项重要举措。

  据了解,2013年11月11日,市图书馆将600余册图书送往“两馆一宫一中心”建筑工地,向建设一线的农民工兄弟送上一份精神食粮,丰富农民工兄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后能够有书读,更多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2014年2月7日,市图书馆开展“真情系‘候鸟’”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挑选适合农民工阅读的实用技术类、养殖种植类书籍送往工地,进一步充实了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市仅通过开展“送书进工地”活动,就累计赠送农民工5000多册图书。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