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农民网络购物赶时髦 消费理念逐步转型

2014-10-28 14:11:00    作者:赵金子   来源:大众网综合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农民;网络购物;赶时髦;消费;理念;逐步;转型
[提要]据市统计局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市近年来城镇市场平稳增长,上半年,我市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84.85亿元,同比增长12.6%;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9.46亿元,同比增长12.5%。不仅如此,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在农村,村民以前有病就去村里的医务室,严重的进医院,很少有保健的意识。

  乡镇快递员周维凯每天都在村里收发快递。

    大众网东营10月28日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和持续投入,我市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土地大面积的流转,越来越多的农民腾出身来进入了工厂企业打工,进行个体经营,农村居民收入有了明显增加,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较大改变。

  据市统计局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市近年来城镇市场平稳增长,上半年,我市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84.85亿元,同比增长12.6%;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9.46亿元,同比增长12.5%。

  乡村市场零售额的稳步增长,刺激了我市农民消费方式的不断改变,随着农村人均收入的增加,在东营,富裕起来的农民的新型消费正在悄然兴起,例如:越来越多的农民购物喜欢到超市,以前有病进医院现在体检进医院,在我市农村电动车已经普及,轿车已经是普通家庭购买的对象,城里购房农村经营现象也越来越多,通信方面家家户户手机也已普及,旅游、休闲和餐饮日益成为新的消费领域;图书、网络和文化艺术等精神消费产品工具从传统转向现代。

  在消费工具上,过去农民用现金形式购得需要的东西,现在在我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缴费终端、商场和超市的刷卡消费等现代消费工具在农村新型农民中迅速普及,村镇银行不断增加,大大刺激了农村消费的增长。

  网络购物不断增多

  在中国,大部分人口仍在农村,如此大的经济体量,必然催生一个巨大的市场。由于农村零售业不怎么发达,致使农村电商成了很多人满足高端消费的唯一渠道,人均消费额甚至超越一二线城市。

  “这是我刚淘到的手表,你看看,坐在家里就能购物,价格比商场还便宜好多呢。”这几天,垦利县垦利街道冯屋村薛玉欣拿着刚从淘宝网买来的新款女士手表摆弄着。她告诉记者,村里商品种类本来就少,虽然离得县城很近,但是带着孩子出去逛商店还是很不方便,也很累。“网络是一片新天地,我可以坐在家里边带孩子边上网,想买啥买啥,一应俱全。可以买到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的新款衣服,而且网店全天不关门,我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在村民日常生活中,网络购物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日前,记者在垦利县采访时发现,不仅在垦利街道各村到处都有网购的影子,董集镇也有很多村庄上演了“网购热潮”。村民网购的内容,小到居民生活用品,大到家用电器,甚至是儿童玩具、奶粉、辅食等等都是从网上购买的。董集镇秦家村村民巴希飞在镇上开了个维修点,在她眼里,“现在社会发展了,淘宝上样样俱全,只要动一动手指,所购货物就能送到,而且价格还会便宜一些,俺们现在就连去饭店吃饭,都会提前在网上团购呢。”

  据悉,淘宝网2013年发布的《县域网购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县域地区有超过3000万人上淘宝购物,从网购次数上看,2012年县域地区人均网购54次,超过一二线城市人均网购39次。可见,网络购物这种时尚的消费方式已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网络购物正悄然走进农民的日常生活。

  消费理念逐步转型

  “咱也买些时髦的东西,以前购物习惯到村里赶大集,现在也开始跟着儿女学着去逛超市购物了,俺这一辈子还没去过几回商场呢。”不少村里的老年人在被问起现在经常去的购物地点,都会这样说。

  往常在农村,村民的购物集中区域就是村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东西不仅物美价廉,还很新鲜,直到现在,村民赶大集的习惯还保留着,“从老一辈就生活在村里,逢年过节赶集都习惯了,现在年轻人都喜欢逛超市,俺们年纪大的就不习惯。”这是村里老年人的声音,然而,时代在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购物喜欢到超市,“去超市买既干净东西又全,刮风下雨也能在里面逛,比赶集舒服。”这是不少进城务工年轻人的声音。

  不仅如此,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在农村,村民以前有病就去村里的医务室,严重的进医院,很少有保健的意识。如今的农村大不相同了,除了村里安排的定期体检外,现在有条件的村民都会主动去镇上的卫生院进行体检,家里有条件的甚至会选择到城里的专业体检中心去体检。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我市不少地方的村民对健康的“投资”在逐年增加,与以往“生病才往医院跑”的消费理念完全不一样。董集镇卫生院院长韩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拿每年来卫生院体检的村民人数来看吧,把周边村里的老人、学生等包含在内,2011年来卫生院体检的大约有3000来人,2012年就比2011年多了500多人,2013年更是到了4000多人,相比十年前来看,村民为自身‘健康’买单的消费行为正逐步赶上城里人。”

  流通体系链条延长

  农村消费的不断增长,与乡村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很大关系。物流体系的通达对县域地区的消费者来说意义更大,这不仅仅是购物便捷,而是与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的同等待遇和机会,这意味着他们不必奔波到一二线城市购买商品。

  在垦利街道七村,在外经营小店的村民张玉霞向记者坦言,“这两年,村里装了宽带,使村民通过网络与外界有了互通,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更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手机上也能进行买卖,随时随地进行买卖,多方便。”下一步,她想结束自己的实体店经营,把店里商品挪到网上,和家人一起共同开个网店。

  对于村里流通体系链条的变化与延伸,乡村快递员的说法更有说服力,因为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取快递、收快递、送快递,哪个村进行网购消费的多,哪个村网购消费的少,在他们眼里一清二楚。周维凯是董集镇的一名快递员,谈起这几年农村网购的消费数量变化,他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多”。周维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前几年村民邮寄东西都是去镇上的邮局,根本不知道有‘快递’这回事,更别提网购啥的了,这几年可不得了,村民邮寄东西基本都用快递,网购也不断增加,我现在平均每天仅在周边十四个村送网购的快递就有200件左右,遇到像‘双十一’的月份,每天能送近400件。”

  互联网改变了农民的传统消费生活。随着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得到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尤其明显的是物流公司向农村延伸的链条不断拉长。记者了解到,申通、圆通、韵达等物流公司早已经在我市各县区及乡镇覆盖,客观上促使农村消费增长。

  多因素促农村消费格局改变

  针对当前我市农村消费呈现的新格局,广饶县新型农民学校学历组组长曹来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意识的改变是改变消费方式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网络信息的普及也为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消费是我市农村消费新趋势,如餐饮服务、家庭服务、健康服务、交通通信服务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因此,经济的发展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村居民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用于购买交通工具(电动车、轿车)以及旅游消费服务的支出也随之增加。

  当然,与城镇相比,我市农村金融信贷服务体系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农村居民的大额消费和投资需求,比如,购买农机、购置新房等还难以通过有限的金融渠道得到满足,导致不少大额消费和投资需求受到抑制,但同时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农村消费需求潜力巨大。那么,我市农村消费市场还有哪些有待完善和挖掘的地方?曹来柱建议:政府积极引导,规范农村消费市场,可以以城市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培育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符合现代流通要求的方式;大力发展连锁超市、仓储、专卖等新型流通业,加强市场管理,搞好售后服务,同时对农民还要加强商品的维权意识,提高安全保护措施的教育。

  农村消费潜力不可小觑

  网购增多、体检意识提高、购物场所的变化、冰箱洗衣机等大件家用电器的普及……在这几年农村消费机构和消费行为的巨大变迁中,再次反映出农村消费者的巨大消费潜力。

  从根本上讲,农民的消费能力是由其实际收入决定的。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是2009年的1.8倍,年均增长15.4%,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是催生农村消费市场逐年扩大的关键因素。而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看,区域消费需求形成后,往往会在区域市场内逐步形成一种稳定持久的消费动力,这种动力源自农民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广泛渗透下,开始在农村市场逐渐“发力”……

  如何更好地在启动、扩大农村消费上下工夫、用气力?增加农民收入是不二选择。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拓农民视野、转变农民消费观念,势在必行。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消费市场,往往以赶大集、住平房、开拖拉机等行为作为主要购物、住房和出行方式,如今,村民这些消费行为早已逐步改变,或是因为年轻人的带动,或是因为广播电视的普及,又或是因为自身对城里现代消费生活方式的向往等等,但无一例外都是首先在思想上触动,才有了转变、学习的心态,才使城里的消费习惯逐步渗入农村,并为之接受。

  如今信息化的社会,开拓农民视野的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无论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还是宽带在乡镇的全覆盖,都能无形中加快农民对消费理念的更新。同时,增强农村投资与消费信贷产品的多样性与适用性,开发与农业生产需求相匹配的贷款品种,特别是重点拓展购房、嫁娶、保健、消费品购买等生活需要贷款更利促进农村消费。当然,对于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等行为,相关部门除在转变农民消费观念的同时,更要健全包括农村基本生活、医疗等保障制度,对启动农村居民的消费具有重要作用。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