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社区居民地做纸来水为墨 勤写地书老来乐

2015-01-23 17:27:00    作者:李慧君 李平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社区;居民;地做纸来;水为墨;勤写地书;老来乐
[提要]每到夜幕降临,仙河社区的居民就聚集在广场上或跳操或散步。在光明小区广场一角,一位老人手握约一米长的“笔”,以水为墨、以地当纸,凝神运气,在地上龙飞凤舞,他的安静与周围的熙熙攘攘形成鲜明对比。

    大众网东营1月23日讯(记者 李慧君 通讯员 李平)每到夜幕降临,仙河社区的居民就聚集在广场上或跳操或散步。在光明小区广场一角,一位老人手握约一米长的“笔”,以水为墨、以地当纸,凝神运气,在地上龙飞凤舞,他的安静与周围的熙熙攘攘形成鲜明对比。

    记者走近一看,他所用的“笔”可真不一般:矿泉水瓶剪去下部,瓶嘴与一根不锈钢管紧紧套在一起,海绵剪成毛笔头的形状,上部塞进瓶身。写书人用这简单的笔和水,绘就出另一种风格的书法艺术。不少居民驻足观看,或细细观摩,或虚心请教。

    通过攀谈得知,老人姓马,今年已经60多岁了,曾经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对诗词书画一直很喜欢。退休以后,他每天除了看看电视、练练字就是钻研书籍,基本上足不出户。由于缺乏锻炼,抵抗力每况愈下,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为了重拾健康,孩子建议他走出家门,在人流较多的广场写“地书”。一来可以继续练习喜爱的书法,二来可以接触社会、增加交流,更重要的是能锻炼腿脚、手臂,延年益寿。

    说易行难。虽然马老有一定的书法基础,但“地书”书法与以前大不相同,地书书法的笔如同一把扫帚,蘸上水之后很沉,写起来没有毛笔那种行云流水的感觉,让他很不适应。不但字写得不如以前好看了,手掌心还磨起了血泡,写一会手臂就酸痛难耐,吃饭的时候拿筷子手都发抖。这些困难没把他吓倒,反而激发了老人的倔劲,暗暗下定决心非要练成不可。就这样,除非刮风下雨,只要天气尚可,他都坚持“出场”。大半年坚持下来,不但“地书”越写越好,心情越来越好,面色也越来越好,基本上告别了感冒发烧等小毛病。

    原来在写“地书”的过程中,腰部要挺直,手握笔杆,心无二念。落笔行笔时要自然屏气,起笔时呼吸要自然加深加长。这样,写一段时间,就得伸伸胳膊,活动一下腰腿,而且有不少围观的居民和他共同探讨书法艺术,感觉全身轻松,心情舒畅。可谓是唐诗宋词背不尽,手脑并用好处多,一举多得。此后,马老一发不可收拾。不但自己坚持练习写“地书”,还动员邻里好友,加入他的行列,免费宣传写地书的好处:不需要纸张和笔墨,非常环保;能使手腕、肩部、腿部、腰部得到锻炼,还能修炼自己的性情。

    马老说:“在广场的大理石地面上不仅可以尽情地书写‘地书’,还能推广‘地书’文化,让‘地书’文化走进社区,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地书。汉字是我们中华文明的象征,我们每个人都应把字写好。”

    相关链接

    地书,起源于汉字书法形成时,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创造性的分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曾以地书习字;苏东坡也曾划沙教民识字;郑板桥更在自家天井写地书十八年,练就板书体,都承接地书文化传统。地书文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兴起。近几年,随着中国老龄社会的到来,地书文化,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成为书法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不过,因为长时间保持低头的姿势,写“地书”容易引起老年人脑部供血不足,还可能对脊椎产生影响。所以友情提醒,写“地书”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书写时间不宜过长,中途要注意休息调整。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