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手段花样多 警方提醒多打个电话降低被骗风险

2015-02-09 17:50:00    作者:王青青 解朋龙 巴增斌 巩义丁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诈骗;手段;花样;警方提醒;多打个电话;降低;被骗;风险
[提要]年关将至,无论是资金流动还是通信量都渐渐增多,而春节前后往往是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的高发期,不法分子怀着“捞一票”的心理,盯上了市民群众的钱包。中奖?欠费?都是骗你的!近日,东营警方公布了几起常见的网络诈骗、电信诈骗案例,提醒市民谨防上当受骗。

    大众网东营2月9日讯(记者 王青青 通讯员 解朋龙 巴增斌 巩义丁)年关将至,无论是资金流动还是通信量都渐渐增多,而春节前后往往是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的高发期,不法分子怀着“捞一票”的心理,盯上了市民群众的钱包。中奖?欠费?都是骗你的!近日,东营警方公布了几起常见的网络诈骗、电信诈骗案例,提醒市民谨防上当受骗。

    “公检法”通知你涉嫌犯罪?任何“安全账号”均是诈骗行为

    案例:2013年11月,东营市某公司出纳贺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邮政工作人员,告知其在天津市办理了一张信用卡并透支八千多元。就在贺先生表示没有办理透支卡而心生怀疑之时,对方给出了一个“公安机关”的电话,并劝其报案。

    随后不法分子开始了连环套,贺先生按照对方提供的几个号码打去,电话那边先后有人自称是天津市公安局和天津市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对方告知贺先生账户与一帮吸毒、洗钱的逃犯有经济来往,所涉案件复杂,称可以帮其证明与“犯罪人员”之间没有关系,但需要先将资金转移至特定账户。贺先生按照对方发来的网址进行了登录并按照指示进行了操作,先后给对方汇去300余万元。后贺先生发现被骗,遂赶紧报警求助。

    常见手法:犯罪分子通过虚拟电话号码给事主拨打电话,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以事主银行卡、身份证等被盗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活动,必须转移存款接受审查为名实施诈骗。期间,为了进一步骗取事主信任,骗子会诱导其拨打114查证其来电显示号码系办案单位号码(实际是通过技术手段虚拟),一旦轻信,犯罪分子即要求其将钱款转存至骗子指定的“安全账户”,以达到非法占有受害人钱财的目的。

    民警提醒:警方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绝对不会要求市民转账或开设网上银行进行资金操作;目前任何公检法等部门都未设立“安全账号”等名目的银行账号,凡是要求将你的存款转存至指定“安全账号”、“国家安全监理账户”以便“保全资金”的,都是诈骗行为。遇到此类情况,应立即拨打“110”等电话进行核实;公安、银行和通信运营商系统的电话并非一个总机,相互间电话不能直接转接。

    “银行”发短信积分兑礼包?相关链接莫轻信

    案例:2015年1月9日下午,市民史先生接收到一条“某银行客服”发来的短信,称其积分已能兑换高达1000多元的现金礼包,只需登录该行网站进行领取,短信里还附带了一条该银行网站的链接。史先生看到发送短信的号码,跟正规银行客服号码极其相似,想也没想便点击短信中的链接登陆进去,按照指示输入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卡号、动态密码等。后史先生发现,其银行卡支出6.8万余元,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常见手法:许多不发分子便利用伪基站、电脑软件等冒充银行客服发送积分兑换现金礼包、电子支付工具升级信息,诱使用户进入不法分子克隆的虚假银行网站进行相关操作,从而利用木马程序窃取事主的网上银行账户及密码,再通过网上操作将其账户上的资金转走。

    民警提醒:市民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仔细核对,并拨打官方号码求证,切不可直接按要求操作,以免被骗。不要轻易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聊天工具和搜索引擎中的链接登录网银,尽量手工输入银行的官方网址。

    “老板”QQ留言让你转账?打个电话核实可降低被骗风险

    案例:2014年7月10日,市民孙先生看到其公司财务主管通过QQ聊天软件给其发来信息,在说了几句后,财物主管要求孙先生往其指定的一个账户内打款150万元。丝毫没有怀疑的孙先生便按照要求,分5笔向其指定账户内共转账100万元。后来,孙先生才得知其财物主管的QQ被盗了,100万元现金被骗。

    常见手法:犯罪嫌疑人先盗取QQ号码,再冒充主人给该号码里面的亲朋好友发送诈骗信息,称自己急需用钱而向对方借钱,或事先截取QQ主人视频聊天图像,再以急事借钱为由实施诈骗,很多人收到信息或看到QQ主人视频后便信以为真,按对方的指示将钱汇到指定的帐号,从而受骗。除此以外,不法分子还会通过不法渠道掌握一批个人手机号码、姓名等资料,通过“猜猜我是谁”等方式冒充熟人打电话诈骗。

    民警提醒:市民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找到QQ或者电话主人核实一下。如果QQ号显示对方不是在常用地区登陆,尤其要注意,其QQ号很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盗取用于诈骗。

    “被中奖”还得交纳手续费?天上不会掉馅饼

    案例:2014年3月23日上午,市民阎先生收到一条手机短信,称其被《中国好歌曲》栏目抽为幸运观众,将会获得一笔不菲的奖金,随后自己与对方取得联系,并按照对方所提出的领奖需要交纳保险金、税款、法律公正费等要求,给对方汇去2万余元。

    常见手法:犯罪嫌疑人利用短信发布各类虚假“中奖”信息,等待当事人与其联系,进而以各种名义要求当事人往指定的银行账户汇款进行诈骗。

    民警提醒: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以及不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克服贪小便宜的心理。

    警方支招:保护好个人信息 转账前多打个电话问问

    在日常生活中,市民群众在网购、快递、网上填写资料、申请会员卡时,都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而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后,就会通过冒充熟人或公检法人员,骗取受害人的信任,达到其诈骗目的。

    “不法分子的手段不断翻新,但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归根结底都是骗取受害人信任,或者利用人们占小便宜的心理。”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张长生说:“只要涉及转账、汇款、交费等,当事人都应该提高警惕,多打一个电话问问就可降低被骗风险。”

    遇到可疑情况要多与亲戚、朋友商议,并及时拨打公安机关、金融等部门的常用客服电话进行多方查证核实。市民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应及时报警,保留网购截图等相关痕迹,为公安机关侦查办案提供线索,争取尽快挽回损失。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