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开启跨越新征程 奏响黄蓝崛起的新乐章

2015-03-09 09:32:00    作者:孙建斌 孙瑞   来源: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开启;跨越;新征程;奏响;黄蓝;崛起;新乐章
[提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蜿蜒九曲,奔流万里,从山东省东营市汇入渤海。

  大众网东营3月9日讯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蜿蜒九曲,奔流万里,从山东省东营市汇入渤海。

  东营,地处黄河入海口,是胜利油田的发祥地和主产区,因油而生,因油而兴。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发展战略先后批复。东营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个两大国家战略全覆盖的地级市,加快转型走出了资源型城市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正在践行着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全新创举。

  黄蓝国家战略的实施,让东营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山东省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4年东营市生产总值达到343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8.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60家,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6.2亿元。

  科学布局 开启跨越新征程

  随着国家黄蓝战略深入实施,东营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驶入了高效生态发展的快车道。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规划,离不开先进的发展理念。实施黄蓝国家战略以来,东营市科学谋划,整体布局,加大统筹发展力度,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不断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

  在发展理念上,坚持“环境立市、生态优先”,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

  在发展布局上,着力推进“三个统筹”:一是区域统筹,充分发挥各县区和两个市属开发区的优势,明确功能定位,优化提升空间布局,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各具特色的经济板块;二是陆海统筹,发挥东营沿海优势,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坚持由陆及海、梯次推进、一体发展,通过道路向沿海延伸、产业向沿海布局、资源向沿海聚集,打造沿海经济带;三是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注重质量,统筹推进中心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化率达到64%。

  在发展举措上,东营市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用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扳动调优结构的阀门。2014年,东营市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围绕发展绿色种植、现代渔业、生态畜牧业等优势产业,加强与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实施了12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4.8亿元,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了34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37.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4.6%,推动工作由大到强转变;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了总投资270亿元的12个重点项目,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2% 。

  在发展中,东营市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新区软件园的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国际创新园建设顺利推进,石油装备、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纺织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运行,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26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4家,院士工作站13家,创新孵化面积60万平方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2009年的22.19%提高到现在的34.6%。东营成为首批“国家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综合考核中居地级市第一名。

  转调升级 产业嬗变闯新路

  因油而生、因油而兴,东营早年石油工业一枝独大,产业结构失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遭遇“瓶颈”。当前,东营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然发生重大转变,告别传统的粗放增长模式,进入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阶段。新常态下,推进转型升级为东营经济发展带来的活力不可限量。

  东营市坚持以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构筑高端化、集群化、创新型产业体系,经济总量快速壮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闯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特色之路。

  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方面,引进了泰国正大、新加坡奥亚、江西正邦等大型农业龙头企业,黄河口大闸蟹养殖达到100万亩,海参养殖28万亩,奶牛存栏7.8万头,工厂化食用菌产能40万吨;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08家,农业园区达到18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707家,家庭农场发展到502家,东营被整建制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高新区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坚持传统产业提升和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加快构筑结构优化、集约发展、竞争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打造东营工业的升级版,石油炼化能力和新闻纸产能居全国前列,离子膜烧碱、轮胎子午胎、阴极铜产能居全省首位;石油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等先进制造业迅速发展壮大,石油装备产业产值占全国三分之一;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27家,12家企业入围“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占全省上榜总数的五分之一。

  服务业是东营经济发展的短板,在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东营市着重提升服务业规模水平,重在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积极打造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职能中心,加快构筑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国家4A级景区达到4处,油品及液体化工品一次性仓储能力达到800万方,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到278家,开业银行达到26家。

  生态优先 打造魅力宜居城

  东营市把生态作为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坚持环境立市、生态优先的理念,突出“大水面、大绿地、大湿地、大空间”,加快构筑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全力打造秀美宜居、富有魅力的生态城市。

  黄河从东营入海,入海口两岸拥有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面积达1530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最美湿地”。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和黄河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工程,累计修复提升湿地38万亩。昔日沿海滩涂一片茫茫、生机寂寥的黄河故道再现了芦荻飘雪、鸟飞云天、鱼翔浅底的壮观景象。投资34亿元的金湖银河生态工程,引黄河水自流入城,全面贯通27平方公里的城市水系,实现了大河大湖大海贯通,努力把东营打造成为知名的“东方湿地之城”。启动了海洋生态保护工程,选划建立了5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保护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30%,推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黄河尾闾,退海之地,曾被人们看作是“绿化的禁区”。面对黄河三角洲的特殊环境,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成了东营市历届党委政府的工作之重。从2007年开始,在全市城乡实施了“三网”绿化工程,累计完成绿化面积87万亩,植树1亿多株,初步构建起了生态绿化主体框架。2012年启动了生态林场建设工程,规划5年建设万亩以上生态林场30处,新增造林80万亩,先期建设的11处生态林场已完成造林24.8万亩。建设改造森林公园、城市公园、街心公园45处,新增绿地837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20.7平方米。启动实施了环城生态工程,规划建设百公里环城绿道,形成绿地湿地面积305平方公里。城市绿地面积达到了3911.3万平方米,居山东省首位。2014年,东营市圆满承办了山东省第五届城市园林绿化博览会。

  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发展密不可分。作为山东省首个低碳生态示范城市,东营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两年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7座、垃圾处理场4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4.5%、100%。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促进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实施了总面积240万平方米的30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让绿色理念更加融入生活,加快构筑绿色公交体系,节能环保型公交车达到半数以上,全市节能环保型汽车现在达到12万辆。推进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东营市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和谐蓝图 用情至深惠民生

  “民生至重则生民为暖”。不论是大项目、好项目建设,还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其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让群众分享发展带来的实惠,让广大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去年以来,东营市采取多种举措,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优先安排民生项目,优先解决民生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千方百计筑起民生保障墙。

  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坚持以创业带就业,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统筹抓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认真落实各项创业政策,激励高校毕业生和广大青年、妇女创业,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特别是建设中心城区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一书两金一卡”制度,依法及时打击欠薪行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2014年,东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4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4456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水平居全省前列。目前,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90元以上,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400元以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300元以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统一调整为每人每年200元,建立了按病种分值结算为主的付费机制,建立起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启动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学校、幼儿园建设,新市一中、二中、中专学校建设一期工程主体全部完成。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与大海的激情碰撞,在这片土地上,奏响了黄蓝交响的华丽乐章。

  东营,这座崛起在黄河尾闾的现代化生态城市,正蓄势起航,向着更辉煌的前景跨越!

  图片说明:

  图①:黄蓝交汇

  黄高潮摄

  图②:野趣天成黄河口

  丁洪安摄

  图③: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

  魏东摄

  图④:海参滩涂养殖区

  黄高潮摄

  图⑤:东营港5万吨码头

  陈士钊摄

  图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魏东摄

  图⑦:黄河口湿地红地毯

  杨霞摄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