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政协委员李强:“僵尸车”回收变废为宝

2015-03-18 18:09:00    作者:李沙娜   来源:黄三角早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市;政协委员;李强;“僵尸车”;回收;变废为宝
[提要]居民小区或高校校园内常常堆积着不少废旧自行车,而如何让这些废旧自行车实现再利用成为本次两会上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17日,记者发现,多位政协委员在自己的提案中提到了废旧自行车再利用的问题,其中一条出路就是回收废旧自行车,在城市中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方便市民出行。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生宿舍楼前存在着数目不少的废弃自行车。

  大众网东营3月18日讯 居民小区或高校校园内常常堆积着不少废旧自行车,而如何让这些废旧自行车实现再利用成为本次两会上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17日,记者发现,多位政协委员在自己的提案中提到了废旧自行车再利用的问题,其中一条出路就是回收废旧自行车,在城市中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方便市民出行。

  现状: 学校、居民小区 “僵尸”自行车随处见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胜利学院的每个公寓前及车棚处都有不少无人认领的自行车,多的地方上百辆,少的地方三四辆,如何处理这些“僵尸”自行车,成了难题。

  在胜利学院一公寓前的自行车停放处,有长达五六十米的距离供学生停放自行车,“僵尸车”就占据了近十米的位置。这些自行车有的车座被拧走,有的车把手被卸走,车身大都生锈,车胎干瘪,车座上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尘。在一男生宿舍楼前,废弃的自行车靠近绿化带处停放,共有20多辆。据介绍,整个校园“僵尸车”总计多达300多辆。

  另外,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都以汽车代替了自行车,从而导致大量自行车闲置。在不少小区的自行车停放处、楼道入口处等随处可见一些闲置的自行车。

  委员建议: 自行车回收变废为宝 进行多样化再利用

  针对城镇废旧自行车的问题,政协委员李强建议,将闲置的自行车进行回收,让它们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他建议,建立一个良性的废旧自行车循环使用机制,改变目前旧自行车无人管理,脏、乱、多的局面,减少资源浪费及降低偷盗率。同时,政府还可以成立若干自行车回收点,对于长期无人认领的自行车进行回收,对回收后的自行车进行可循环使用车辆及报废车辆划分后进行多样化再利用。

  另外,还可以对有使用价值的自行车由相关部门制定较低的价格,卖给需要的市民,政府也可以设置若干个自行车有偿租赁点,鼓励短距离出行的居民骑车低碳外出。并且对可循环使用的自行车可以喷涂特别标志,发放特别的自行车使用证,供公益人员免费使用或将自行车捐赠给贫困地区。

  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实现绿色出行

  废旧自行车作为公共自行车在城区内进行租赁,实现再利用。而针对东营市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建议,政协委员任健全提出,要制定“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总体规划,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自行车租赁系统。

  任建全认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运作的主要模式为政府主导是关键,公益定位是方向,公交运作是基础,市民支持是前提,财政补贴是保证。

  他建议,组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运营主体,负责前期建设的协调和后续运营工作,为系统建设期的项目推进、质量及其后续的运营管理提供团队保障。根据市区道路实际状况,规划公用自行车租赁站点及专用车道,避免自行车在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上行驶,加强安全保障。采用先进的智能管理系统,提供快捷、方便的租、还车方式,实现异地还车、智能调度、24小时运营,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还要强化社会监督,建立社会参与及监督机制,在公共自行车网点规划、建设及服务规范、标准制定等工作中,通过听证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征求市民意见,并在全社会提倡绿色交通、绿色出行。

  同时,政协委员张新聚也提到建设城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加大政府投入,实现绿色出行。他建议,政府投入使用公共自行车,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不光方便市民出行,还解决了因开私家车带来的噪声、尾气污染,节约了能源、节省了开支、锻炼了身体。并且,设立城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做法,在全国大城市及周边城市如潍坊市、青州市都已实行,广饶县也已经实行,很受欢迎。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