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1 08:24:00 来源: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曹丽红照顾孩子睡觉。
志诚希望学校特教老师带自闭症男孩意意认字。
大众网东营4月1日讯 沿西二路和潍坊路路口向西,进入东营村,从第三个胡同拐到一处民房,就能看到“志诚希望学校”的牌子。
这是一所坐落在村子里的“希望学校”,开办者是一位自闭儿妈妈。2012年起,她先后在辛店村、哨头村租房办校,东营村是她换的第三处校址。目前,包括自闭症、多动症、唐氏综合症等在内的9个特殊孩子在这里接受教育。这里也成了9个特殊家庭的希望寄托之所。
自闭儿妈妈开办特殊学校
今年38岁的曹丽红曾是一名油田职工,如今是“志诚希望学校”的校长。她的儿子冬冬从小身体多动,语言发育迟缓,对外围世界缺少概念,三岁时被确诊为多动症偏向自闭症。
2005年,曹丽红辞去了工作,全职照顾孩子。此后七年,她带冬冬换过五所特殊学校,其中两所因为经济原因倒闭,另外几所只是提供看护、寄宿,没有科学的课程教育。
曹丽红认为这对冬冬是种荒废,“我的孩子还有改善自己的能力,我不想就这么放弃。”而当时的特殊学校都达不到她想象中的教育条件。
为了让孩子有机会接受专业的特殊教育,2012年底,曹丽红自费租房在辛店村办起了学校,有4位家长带着各自的自闭症孩子跟了过来。她为这所学校取名“志诚”,希望教这些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文化知识,日后有能力照顾自己。
9个特殊家庭的“互助联盟”
从2012年至今,“志诚希望学校”三次搬迁,一次是因租住处没有暖气,冬天太冷,家长希望改善孩子的上学条件,一次是因这些孩子过于吵闹,引起村民投诉。
学校目前租住在东营村一处民房,二层小楼,曹丽红在里面设立了简易的教室、厨房、宿舍,雇用了3名专业老师,开设了语文、数学、手工、感觉统合训练等课程,有9个孩子由家长陪同在这里上课,年龄在7岁到16岁之间。
多数孩子都有亲人全程陪同。10岁的意意也是一名自闭症儿童,没有语言能力,注意力无法集中,他的爸爸辞掉工作全职陪他上课。10岁的远旭智力发育迟缓,6岁才学会走路,每天由爸爸开车送过来,奶奶高成兰全程陪同上课。
“我们都是些特殊家庭,只能以这样的方式互相帮助。”高成兰告诉记者。曹丽红说,学校的扫把、教具都是家长花钱买来的,家长既是监护人,也是志愿者,其实也是老师,每天按时上课、吃饭、午休、放学,9个家庭在这所学校形成了一种“互助联盟”。
“让孩子用耐心对抗疾病”
30岁的杨柳青是志诚希望学校的老师之一,有过9年特殊教育经验,他说,对待特殊孩子最需要的是“耐心”,用耐心帮助这些孩子改善状况。
根据不完全统计,东营自闭症患儿至少有2000人,其他特殊儿童更多,但是,仅有一小部分被送到了专业学校。而儿童发育行为诊疗专家强调,2至6岁是自闭儿的黄金治疗期,一旦错过这个时间,孩子能力提高的可能性就会逐渐减小。
曹丽红为这种状况感到忧心。她12岁的儿子冬冬基本没有耽误治疗,这背后她的付出是超乎想象的。“单是系鞋带就学了两个多月”,每次逛超市,冬冬见到想吃的东西马上会抓起来吃,曹丽红不得不蹲下来抓住儿子的手,一字一字地教他表达自己的想法,引来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她锻炼儿子去菜市场买菜,自己远远跟在后面,遇到儿子弄坏了别人的菜,等儿子离开再上去赔礼道歉。
“这是特殊孩子的家长必须付出的耐心,而且这种耐心也带来了很大回报。”曹丽红的语气突然高兴起来了:“因为锻炼得当,冬冬现在不仅会自己做饭,而且能独立出去买东西了。”在志诚希望学校,老师、家长正合力让这些特殊孩子透过特殊教育带来生命的改变。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