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清明节将至 看看三县两区都有哪些清明习俗

2015-04-04 09:27:00    作者:李玲   来源:大众网综合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清明节;将至;看看;三县两区;都有哪些;习俗
[提要]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清明节黄河三角洲各地孩童们还热衷于碰熟鸡蛋,也叫“斗鸡子”。上海人喝“桃花粥”:上海人在清明节吃桃花粥、紫笋茶,并有祭厉台、迎城隍出巡的习俗。

  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

  大众网东营4月4日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清明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皆属清明节。同时,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此时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派灿烂芬芳,市民赏花看绿,闲游乡野。

  史料记载,魏晋以前,清明只是单纯的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作为节日形成于唐代,其起源是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关于寒食的起源,民间流传最广泛的说法,是因为介子推。相传,春秋时,晋国介子推辅佐晋公子重耳流亡,颠沛流离中,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为重耳充饥。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晋文公焚山以求之,介子推固不出山,后抱树被焚而死。为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率众臣登山祭奠的时候,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和寒食节渐渐地融为了一个节日。

  也有史料记录,禁火冷食之俗古已有之,并非起于介子推之事。然而,当寒食节附会上介子推之事后,便增添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成为人们崇信和敬仰清廉谦恭道德精神的载体。

  三县两区清明习俗也不尽相同

  黄河三角洲地区自明初以来陆续有各地移民迁入,将各地民俗带到了这片土地,经过融合、演变和发展,形成了色彩各异的民俗。

  在利津,清明节祭奠先人时,男性跪拜焚纸锞、奠供品,女性多号啕大哭一阵(用后的供品专给婴幼儿吃,据说吃了可以长命百岁)。利津南部一带,家家门楣则插柳条或松枝,早年人工推磨时,还将柳枝或松枝插入磨眼,以示春临,期盼五谷丰登。而在广饶,少女们会聚在一家,夜间做“巧巧饭”,各自带小米,集中做成米饭,夜不张灯,由主持者将事先用高粱秆蔑、芦苇蔑或木板编成制成的剪刀、纺车、笔砚形状的小物品放在每碗饭中,每人摸一碗。吃着剪刀、纺车的寓意勤俭灵巧,吃着笔砚认为有文采将来能从文,吃着狗爪子认为笨拙。闹腾一夜后,凌晨早早一起去野外踏青。后来,这一习俗还扩延至男孩中间,且多以水饺代替米饭,并由组织者在碗底贴上书有“工人”、“干部”、“农民”、“教师”等字的纸条,端着哪碗则认为将来从事的职业。饭菜大都由孩子们自己完成,不让成年人参与,图个热闹。

  “寒食节”吃熟鸡蛋“斗鸡子”

  在东营,“清明”与“寒食”并称。清明前两天为“一百五”,即冬至后105天,有“一百五,添坟土”之谚语。清早,人们给祖坟添土。清明节的前一天叫“大寒食”,清明这天叫“小寒食”,“大寒食”下午上坟祭祖,也有的清明节下午上坟。清明早晨,家家煮鸡蛋分给小孩。除了烧纸钱、供祭品、添坟土、压坟头纸等相沿千余年的祭祖习俗,踏青、插青、荡秋千、吃鸡蛋、放风筝等清明节习俗依然盛行。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清明节黄河三角洲各地孩童们还热衷于碰熟鸡蛋,也叫“斗鸡子”。小伙伴们凑到一块相互碰鸡蛋,蛋壳破者为负,不亦乐乎。据年长者介绍,“斗鸡子”之习俗源于古时多日的禁火寒食,因为煮熟的鸡蛋是度过多日寒食的理想食品。此俗由来已久,由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生活普遍困难所致,“斗鸡子”的习俗一度失传,后来又逐渐得以恢复和光大。

  清明祭祀融入现代文明元素

  清明节祭祖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它发展到今天,也有了很多新的形式。而不管是上山祭扫,还是去公墓区缅怀先烈,文明都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放鞭焚化纸钱虽说世世代代都是这样传承下来的,但是这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绿色祭祀。那怎样才算是文明祭祀呢?清明祭祀如果不当,死者不安、生者烦。现在一些市民的做法就很时尚,也值得提倡。比如,有市民就在天堂纪念网上为过世亲人建立了一个“纪念馆”,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上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和家人一起送上虚拟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踏青、赏花、放风筝都是享受春光的不错方式。带上家人、孩子,回老家祭扫的同时,顺便亲近自然,享受回归自然的感觉,趁着这个假期让身心安静、放松。清明节,对我们的意义太大了。

  延伸阅读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一方水土一方人,各地习俗不尽相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除此之外,还会在寒食、明眼、祈福等方面做文章。

  上海人喝“桃花粥”:上海人在清明节吃桃花粥、紫笋茶,并有祭厉台、迎城隍出巡的习俗。

  安徽妇女祭“蚕姑”:安徽池州的妇女,清明节有制米茧以祭“蚕姑”的习俗,祈祷蚕桑有好收成。

  嘉兴人夜里吃青螺:浙江省嘉兴有清明夜吃青螺的习俗,称为“挑青”。海宁的养蚕人家睡觉时则会把蚕子裹在棉衣之下,据说蚕子得了人气更容易繁殖。绍兴人上坟时,要准备一些糖果、饼干,称为“上坟果”,发给住在祖坟附近的儿童。

  福建漳州炸春饼:闽南一带的春饼,别有特色,福建漳州的春饼和北方的不一样,以面为衣,内裹蔬菜,提前炸好,清明当天不开火,当冷食吃。山西寿阳人头戴彩纸:按照山西寿阳的风俗,清明当天无论男女儿童都会把剪好的彩纸成串地戴在头上,据说这是古代“彩胜”的遗风。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