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7 10:34:00 来源: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3名西北贫困山区的大学生,在她的资助下,先后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其中两名获得研究生学历。此时距她开始资助这些学生已有15年。随后,并不富裕的她选择继续资助,让一位孤儿感受到母亲的关爱。在孩子们的心里,她,就是他们的“妈妈”。
她,就是胜东社区辛兴物业管理公司共建党员服务社的老党员杜玉惠。说起这3名资助过的孩子,杜玉惠告诉记者:“都是缘分。”
1996年4月,杜玉惠下班回家时,看到一个戴着眼镜、个子瘦高、衣着寒酸的小伙子正在小区里找活儿干。
简单交谈后,杜玉惠得知小伙子叫刘世良,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二的学生。刘世良是甘肃人,因干旱少雨,一家人都靠天吃饭。为了供他上大学,弟弟辍学去打工。为了节省路费,刘世良两年都没有回过家,还到处打工挣学费。
听到刘世良的身世,杜玉惠萌生了资助想法。虽然当时杜玉惠每月工资只有700多元,除去儿子上学的花费、4位老人的赡养费和资助刘世良的150元学费,她的手里几乎剩不下什么钱,但她却咬牙坚持了下来。两年后,刘世良顺利毕业,并继续硕士求学路。
原本家里经济条件可以缓一缓,但杜玉惠从刘世良那里得知,学校一个来自甘肃的孩子,父亲失去劳动能力,生活也非常困难。杜玉惠便像资助刘世良一样,开始对他进行了长达4年的资助。这个孩子,就是杜玉惠资助的第二个孩子幕进良。目前,幕进良已在新疆库尔勒西北石油管道局工作。
学地质专业的王雷是杜玉惠资助的第3名大学生。因家境贫寒,靠贷款交学费的王雷一直很努力,本科毕业后顺利考上研究生。家里人希望王雷早工作补贴家用,王雷也陷入了纠结。怕耽误孩子前程,杜玉惠连夜给王雷家人写信,表示愿意继续资助王雷深造。研究生毕业后,王雷到了中国海油广东地质研究所工作。
马万祺,与杜玉惠同住一个小区。身世坎坷的他,是杜玉惠资助的第四个孩子。出生没多久,万祺的爸爸就失去了联系。6岁时,他的母亲因病离世,12岁时,姥爷姥娘也相继离开。其他亲戚忙于工作,万祺便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2012年11月,在与万祺的班主任、亲戚充分沟通后,杜玉惠承担起了照顾他的重任,那时,万祺才14岁。
两年后,万祺顺利考上高中。由于住校,万祺两星期才能回家一次。杜玉惠掐算着孩子回家的时间,每次孩子回来,她都忙着给孩子改善伙食,洗衣服收拾卫生。虽然两人年龄相差大,但万祺觉得,杜奶奶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杜玉惠,走过19年资助路的老党员,用善良为一个个孩子铺出未来。令杜玉惠欣慰的是,她帮助过的孩子,都会经常联系杜妈妈。她说,只要孩子们能对社会有用,她就会尽力给予帮助。“我还会继续帮人,在爱心路上一直走下去。”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