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宝宝“走进”小学生课堂 “生命化课堂”教学受欢迎
2015-05-27 16:27:00 作者:王青青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蚕宝宝;“走进”;课堂;“生命化课堂”;教学;欢迎
[提要]“老师,给我一只!”“给我一只”一张张兴奋的小脸恨不得钻到老师手中的小纸盒子里看个究竟。这一幕发生在海河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周丽萍为同学们发放蚁蚕,开始了一场持续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随着蚕儿们的长大,一篇篇鲜活生动的观察日记也陆续“出炉”,孩子们亲历了蚕儿的成长,见证了一个个小生命的生命历程,同时也学会的关爱与照顾。这是东营市海河小学语文生命化课堂的一瞥。
学生的观察日记,她采用的是体验式的写作方式
学生的观察日记,他采用的是观察式的写作方式
大众网东营5月27日讯(记者 王青青)“老师,给我一只!”“给我一只”一张张兴奋的小脸恨不得钻到老师手中的小纸盒子里看个究竟。这一幕发生在海河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周丽萍为同学们发放蚁蚕,开始了一场持续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随着蚕儿们的长大,一篇篇鲜活生动的观察日记也陆续“出炉”,孩子们亲历了蚕儿的成长,见证了一个个小生命的生命历程,同时也学会的关爱与照顾。这是东营市海河小学语文生命化课堂的一瞥。
27日上午,大众网记者见到了发起此次活动的周丽萍老师,她表示养蚕其实是一种情境情趣的培养,是一个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需求而发起的活动,“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身上缺少关爱与照顾他人的意识和能力,而照顾蚕宝宝,参与一个小生命的成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懂得了什么是爱。”周丽萍告诉大众网记者,从养蚕的第一天开始,她就要求学生们写观察日记,“小学三、四年级正是锻炼孩子观察力的时候,而学生通过日记所体现出来的观察力是令人惊喜的。”
周丽萍向记者展示了孩子们的观察日记,他们给蚕宝宝起了不同的名字,一点一点记录蚕的状态和变化,从蚕宝宝的动作到它的吃相、从它的身体变化到它的情绪变化,每个小细节都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印记与波澜。“三天过去了,我的小蚕又长‘高’了几毫米!仔细观察蚕宝宝的身体也从似乎从黑色变成了灰色,上面好像还多了几道美丽的弯曲的条纹呢”如此细致的观察与表达让周丽萍很是惊喜,她说孩子们的写作水平都在提高,这种用情境培养兴趣的方式要比空洞地告诉他“人物描写要注意神态、表情等。”效果好的多。“同时持续的观察,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耐力,很多家长都跟我反映说,自从养蚕之后,孩子们很多时间都在照顾蚕宝宝,看电视、打游戏的时间明显比以前少了。”周丽萍说。
“一个多月的时间,经历蚕宝宝的生命历程,对孩子们的心灵触动是很大的。”周丽萍说,蚕宝宝生病甚至是死亡,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他们会想是不是桑叶有毒、环境不卫生,会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想办法救治蚕宝宝,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懂得了照顾与关爱。据周丽萍老师介绍,在他们班上有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原来属于比较难教育的类型,学习成绩也不好,但自从开始养蚕后,他变化特别大,他的妈妈告诉周丽萍,孩子在家会主动帮她干活了,会心疼妈妈了,“我就在班上表扬了他,并且号召全班的学生跟他学习,他现在变的特别积极懂事,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周丽萍说。
周丽萍老师告诉大众网记者,养蚕活动只是海河小学生命化课堂的一角,从养蚕活动看,就不难理解生命化课堂意义,“这种教育教学形式,关注生命发展的完整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重视生命的体验性,注重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周丽萍说,教育不再是“填鸭式”的,而是顺随着学生的生命发展,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顺应、扶助和引导着每一个个体健康、和谐而又富有个性地发展。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
@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