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孙斗跑驴百年传承放异彩 后继有人展新姿

2015-08-04 15:01:00    作者:左振平 李岩 董洪岩   来源:齐鲁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跑驴;新姿;学生;道具;民间技艺
[提要] 孙奎山的学生说:“孙斗跑驴可以让我懂得一些古老的文化,让我懂得一些道理。”  孙奎山另一位学生说:“我学它,也是想把孙斗跑驴继续传承下去。”  我们相信,在孙奎山和孩子们的努力下,孙斗跑驴这一独特的民间技艺一定会更好地传承下去。

  学生们在学习孙斗跑驴

  大众网东营8月4日讯 一人扮骑驴妇女,把驴形道具系在腰间,上身做骑驴状,以腰为中心,左右小晃身,下身用颤抖的小步蹭动,模拟驴的跑、颠、跳、踢、惊、犟等动作和神态;另一人则扮赶驴人,跟随鼓点节奏,做出赶、拉、牵、撵等动作,诙谐幽默,生动风趣。这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饶孙斗跑驴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孙斗跑驴最早起源于东营广饶县陈官乡孙斗村,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

  记者前去采访时,孙斗跑驴的第四代传承人孙奎山正在忙着教授学生们跑驴技艺。年近七旬的他,跟跑驴打交道已有几十年,对这一民间技艺的掌握可谓是炉火纯青。

  孙奎山说:“我第一个一出场,这是赶着驴,牵着,王小赶脚比较矮,在后期在后边赶着,再就是转。”

  孙奎山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的孙斗跑驴表演形式多样、看起来比较丰富,不过在过去,它只是一种街头表演,祖辈们为了养家糊口而自创的一种连唱带跑的驴戏。

  孙奎山还说:“原来就是老辈去南乡里要饭,跟牛庄的是朋友,在一起编个小戏,原来骑着驴演奏,叫驴戏。”

  随着时间的推移,祖辈们所表演的驴戏,开始有了形势上的转变,不再单纯的一人表演,而是有了更加的丰富多样,适合登上舞台集体表演。孙奎山还说,自己从小开始学习跑驴,因是祖辈传承下来的,所以学起来格外用心。另外,在创新方面,孙奎山也是与时俱进,花样百出,不仅让孙斗跑驴越来越好看,就连道具的制作工艺也进行了改进。

  孙奎山说:“道具原先都是铁丝的拉不动,幸亏在农村用那个还行,身体不棒的就拿不动,到后期我就换成竹坯子,我一直扎到现在。”

  看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道具,我们不得不佩服孙奎山对跑驴的热爱,凭借自己的努力,孙奎山在2005年11月被东营市文化体育局授予东营市百名农村“文化能人”荣誉称号;2009年10月荣获广饶县第四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全县民间艺人才艺展示优秀表演奖。不仅如此,从2011年起,孙奎山还到陈官中学去义务教学,想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孙斗跑驴,传承孙斗跑驴。

  孙奎山说:“我都七十岁了,我留下这个干吗,我就发动他们有乐意玩这个东西的,让他传下去,这是目的。”

  孙奎山的学生说:“孙斗跑驴可以让我懂得一些古老的文化,让我懂得一些道理。”

  孙奎山另一位学生说:“我学它,也是想把孙斗跑驴继续传承下去。”

  我们相信,在孙奎山和孩子们的努力下,孙斗跑驴这一独特的民间技艺一定会更好地传承下去。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