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抗战”系列报道之十一:六十多位战士喋血小麻湾

2015-08-13 08:48:00    作者:李晓琳   来源: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陈俊和;战士;麻湾村;日军;战斗
[提要]为纪念小麻湾战斗,利津县委、县政府在小麻湾村立了一座抗日烈士纪念碑,目前民政部门正在对烈士纪念碑进行修缮。借着杜万祥掩护,三排长和十几名战士冲出高粱地,突围到小陈庄村西北角。

    抗战胜利就要迎来第70个年头。8月12日,在利津县盐窝镇十队村西北角,一座抗日烈士纪念碑静静矗立着。四五个刻碑人正手持笔刷,把上面的碑文逐字描新。 

  在盐窝镇一带,这座纪念碑是如今寻访七十多年前那场“小麻湾战斗”可找到的唯一遗迹。不过,如今89岁的见证者陈俊和还是能描述出那天的枪炮声、飞机轰鸣以及60多位八路军战死高粱地的场面。那一天,垦区军分区独立团二营四连被日军包围,抵死反抗,据说全连仅1人生还。 

  为纪念小麻湾战斗,利津县委、县政府在小麻湾村立了一座抗日烈士纪念碑,目前民政部门正在对烈士纪念碑进行修缮。

  儿媳为89岁的陈俊和老人佩戴抗战胸章。陈俊和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七十多前那场小麻湾战斗为数不多的见证者之一。

  本网寻访当年战争见证者

  1943年,八路军清河军区垦区军分区独立团二营四连在小麻湾村驻扎。

  这一年11月份以来,日伪军已经集中26000余兵力,对清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持续21天的冬季大扫荡。就在12月5日这天,独立团二营四连的战士正向小麻湾村东南角方向练兵,迎面遇上了参与扫荡的日军骑兵第四旅团。

  “就这样跟鬼子撞了个满怀。”说这话的老党员陈俊和今年已经89岁,是本报通过寻访找到的那场战争仍然健在的见证者之一,如今居住在与小麻湾村相邻的东虎村。战争发生那年,陈俊和16岁,任儿童团团长,是一名活跃的“小革命”。

  当天,陈俊和在小麻湾村的高粱地里干完农活,已经回到十几里外的汀河乡。他听到小麻湾方向突然传来枪炮声,往天上一看,有日军正驾驶飞机指挥方向,轰鸣声震耳欲聋。他马上明白“八路军和鬼子打起来了”。

  东虎村村民表示,在整个盐窝镇,像陈俊和这样仍然健在的见证者已经为数不多。不过他也并未亲眼见证战斗的过程,所了解的战斗情况也是村民口口相传的版本。

  小麻湾村村民王希恩今年82岁,小陈庄村村民高德安今年81岁,战争发生时两人只有八九岁,也是事后从长辈口中听说的。不过,王希恩的表哥付守训当年跟八路军一起被围堵在了高粱地,被鬼子连砍三刀却大难不死,留下了“鬼子剩”的外号,尽管已经在多年前去世,但他目睹的场面却通过王希恩留了下来。

  这一战几乎“全军阵亡”

  借助利津县党史办保存的资料,以陈俊和、王希恩等人的回忆作为补充,这场战斗的过程得以被还原。

  1943年12月5日,日军约千余人将小麻湾村团团包围,武器精良。相比之下,被包围的八路军独立团二营四连仅有60多人,且弹药缺乏。连长杜万祥当即抱着必死之心做了决定:“我带一排掩护,指导员率二、三排突围!”

  在机枪、火炮的掩护下,日军向一排据守的备战沟扑来。杜万祥带领战士一齐开火,把敌军打倒一片。然而,坚持了半个时辰后,敌军越来越多,火力越来越大,杜万祥和战士不得不边打边撤,准备冲进村南的高粱地,与日军展开“肉搏”。

  然而,由于力量悬殊,撤退的一排除杜万祥冲进高粱地外,其余全部殉难。日军又调集兵力向高粱地进逼,隐身在此的二排战士在指导员孙毅带领下用手榴弹阻击,最终20多人也全部牺牲。

  此时,冲到高粱地深处的杜万祥迎着敌人向北冲去。跑出几十米,他将上衣脱下挂在高粱秆上,借此诱惑敌人火力,掩护其他同战士突围。敌人果然发现了目标,调转枪口向他冲来。他的子弹打光了,就从身上取下手榴弹一颗颗掷向敌群,最后身中数弹倒在血泊里。

  借着杜万祥掩护,三排长和十几名战士冲出高粱地,突围到小陈庄村西北角。然而,日军已将四面封锁,将三排战士压缩在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狭小范围内。三排长命令战士们上好刺刀,带头冲入敌群,一口气从马上捅下10余名敌人,他也被敌人砍中数刀。生死关头,他咬紧牙关,用尽力气拉响了身上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一起倒在地上……

  小麻湾村之战,据说持续几个小时,全连60多人仅一名女八路因藏进深井得以幸存,其余全部阵亡。村民将阵亡战士的遗体收殓安葬,直到他们的尸骨多年后被家属一一领走。

  烈士纪念碑修缮换新颜

  1991年6月28日,利津县委、县政府在小麻湾村竖起了一座抗日烈士纪念碑。村民透露,纪念碑最初立在当年战斗时立了“大功”的备战沟北沿,抗战胜利后由村民改造成了排水沟,直到今天还在村里发挥着功用。

  几年之后,这座抗战纪念碑由小麻湾村挪到了紧临的十队村,坐落在村西北角一片茂盛的林地里。纪念碑背面刻着这场战斗的全过程。每年抗战胜利纪念日,远近中小学的学生都会来这里参观。当年的战争见证人如陈俊和,家门上也经常有拜访者,大家都想听老人亲口讲讲那场战斗的细节。

  不过,89岁的陈俊和,记忆也在慢慢衰退。记者上门采访时,他第一句话是说“那场仗啊我记得,但不记得是哪一年了……”20多岁就嫁进陈家大门的儿媳李吉花发现,这些年一直都把“小麻湾战斗”挂在嘴边的公公,对于那场战斗的记忆开始模糊了。

  为了保存历史,留住记忆,这段时间,民政部门着手对那座烈士纪念碑进行修缮。8月12日下午,记者找到纪念碑所在地时,几个刻碑工人正一手提着漆桶,一手把碑上模糊了的字一个个描成金色。那段历史正日渐远去,但我们却从不曾忘记。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