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教育信息化”的东风 东营学生上学更高效多彩

2015-10-23 09:23:00    作者:刘冬辉   来源: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教育信息化;触控一体机;垦利县;教育管理;教育教学
[提要]垦利县第二实验中学多媒体录播室后台。胜利二中教师张永剑正在为大家演示智能触控一体机。“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随着“三通两平台”的逐步实现,现代教育乘上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势头。

    大众网东营10月23日讯 10月21日,我市举行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推进会。来自市县区教育局,全市各县区分管副县区长,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市直学校和县区、胜利教育管理中心部分学校校长,胜利教育管理中心等共10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信息时代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我市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多次将信息化建设项目列为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2012年至2015年,全市教育信息化投入累计达2.1亿元,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位居全省前列,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初具规模,信息化应用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正在用电脑绘画软件进行创作。

垦利县第二实验中学多媒体录播室后台。

垦利职业中专的师生正在PAD教室里上课。

胜利二中教师张永剑正在为大家演示智能触控一体机。

  教与学在信息化下深度融合

  “告别了吸粉笔末的时代。”在胜利二中,教师张永剑笑着为大家演示智能触控一体机的使用方法。加载化学实验工具、在课件上加注标注、通过百度百科查找DNA图片,种种以往需要耗时耗力的教学演示都可以在智能触控一体机上轻松完成。如今,网络直播、视频授课已然成为胜利二中的特色风景。通过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可实现网络视频家访、家长观看专家讲座、网络直播授课、录制优质课、学生在“空中课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等功能。学校基本形成了集智能触控一体机、OA办公平台、网络教育教学平台、数字迎检平台、数字化信息窗口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平台于一体的“一机五平台”的整体架构。课堂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主战场”,数字化校园建设推动了无线终端、电子屏、桌面云等技术应用,充分发挥了信息化设施和平台优势,实现个性化的网络学习、透明高效的教学管理、方便周到的家校沟通。

  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这些课程都是我们教研组精心准备的非常典型的课例,主要是想通过共同的努力争取把优质资源供大家分享。”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课堂数学老师王宁宁说:“另一方面,我还可以看到网上名师的课例,这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多媒体录播教室,王宁宁当堂为大家上的课便可以被录播系统记录下来直接上传至网络成为公共资源。优质资源的共享不但提升了办学水平,也在快速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办公水平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垦利县,“班班通”升级换代的触角已延伸至全县所有的中小学。目前,垦利县所有中小学都建设了智能自动录播教室,配备了互动教学及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课堂实时网络直播,有效弥补了师资力量不足带来的课程开设不全的问题。“把过去的‘个别用、偶尔用、表演用’变成了现在的‘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垦利县副县长马俊表示,教育信息化应用在垦利县已成为一种教育教学新常态。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在推进会上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到2017年,各类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效融会贯通,教育大数据为教育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有效支撑和服务;数字化教育资源日趋丰富并逐步普及共享”,“到2020年,基本构建起‘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与全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将成为未来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举措。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随着“三通两平台”的逐步实现,现代教育乘上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势头。得益于教育信息化,教育的现代化将最终促进人的现代化。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