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9 09:01:00 来源: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四年前,许慧珍的丈夫过世,留下年迈的父母和还在读大学的儿子。许慧珍没有选择离开公公、婆婆,而是扛起家庭重担,一边伺候公婆、培养儿子,一边经营旅行社赚钱养家。
在她的努力下,这个家庭成为邻里羡慕的和谐美满之家——她至今仍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互为依靠和安慰;丈夫的其他兄弟姐妹都跟她亲如一家;儿子顺利考入中科院读研,独立懂事,成了许慧珍的“大树”,成了她脆弱时遮风挡雨的人。
“我得担起来,不能让这个家散了”
2011年之前,许慧珍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完美家庭:夫妻恩爱,儿子优秀,常年与公公婆婆住在一个屋檐下,一家人相处和睦。
然而,2011年,许慧珍的丈夫在一次出差途中遭遇车祸过世。一个完整的家突然破碎了。丈夫走得很突然,公婆都沉浸在悲痛中,儿子此时正在北京一所大学读大三还准备考研,这个家以后怎么办?
她给远在北京的儿子打电话,在带儿子返回东营的路上,把丈夫去世的消息告知了他。“那一天,我跟儿子彻夜长谈,谈完之后,我俩都成长了。”许慧珍告诉自己:“丈夫在世的时候很乐观、很优秀,绝对不想看到我们一蹶不振。他走了,我得担起来,不能让这个家散了架。”
一直被公婆和父母宠爱的许慧珍,开始努力改变自己。以往工作繁忙,许慧珍不擅理家,现在却让自己成了一个生活能力强的好媳妇。她不仅能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亮,还能做好几个拿手菜,成了婆婆的好助手。
要给公婆一个完整的家
如今丈夫离开已经四年,许慧珍仍然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
丈夫的另外四个兄弟姐妹都曾提出要把父母接出去住,看到老人和许慧珍的感情才改变了想法。两位老人说:“慧珍嫁进这个家二十多年一直跟我们住在一起,我们早就是一家人了。”
两位老人都已80多岁,失去儿子的打击很大。许慧珍从亲友口中得知,为了不让自己担心,婆婆会在她出门上班后才在家默默流泪,想念儿子。许慧珍回家后特意找婆婆谈心,开导她:“您儿子很孝顺,如果他在,最希望的就是看到我们快快乐乐的。我会像他在的时候孝顺你们,就当我是你们的亲闺女……”婆婆听了大受安慰。
她非常注重对公婆的孝道。逢年过节或是公婆生日,她总要提前准备礼物,虽不是贵重的东西,但总能买到老人的心坎里。她注重对公婆的精神陪伴,除了工作应酬,尽量留在家陪老人说话,一旦出差离家都感觉心里很牵挂。婆婆为此总说:“我确实多了一个闺女呀!”公公对人对事要求严格,也常对人说她是个懂事的孩子。
“以前爱人在的时候,我只需要做好我自己的事,现在一切都要管着。但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努力想给公公婆婆和儿子一个完整的家。”她说。
至亲接连离开,她学会坚强
2011年以来,许慧珍接连遭遇失去至亲的打击。这两年中,她80多岁的父母先后因病过世。四年走了三个亲人,她一度感觉打击太大。
然而,用了将近一年,她努力将自己的心态调整了过来,将旅行社的工作打理得有声有色。“消沉也是这样,乐观也是这样,为什么不乐观一点,让他们放心呢?”她把更多热情投入到呵护老人、教育儿子和工作之中,把家庭的事一件件安排好,也因为乐观、坚强赢得了不少朋友的帮助和支持。
25岁的儿子明白许慧珍的不易,成为她最大的精神支柱。丈夫去世后,儿子的学习成绩一度受到很大影响,在许慧珍开导鼓励下,一年后儿子重新振作,顺利考入中科院读研究生。许慧珍平时靠电话和儿子交流感情,也只有在他面前,才会流露出自己的脆弱。经历家庭的变故后,儿子越发成熟、可靠,有一次她提起做生意的不易,儿子安慰她说:“这都不是事儿,以后我养你。”
“这几年我是一家人的树,现在儿子是我的树了。”许慧珍说。她珍惜现在的和睦生活,知道这一切都是用爱和坚强维系起来的。不少人曾劝她赶紧再找一个依靠,她却没把这件事当做自己生活的重点,说“一切要顺其自然”。她说自己的目标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睦睦,我努力做,他们好好活,回到家有个家庭的温暖”。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