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9 09:16:00 来源: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大众网东营11月9日讯 “嗡嗡嗡……”一架自制无人机围绕厂区飞行一周后,几张照片传了回来,厂区情况清晰可见。根据传回的第一手资料,各部门同事分工负责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一线的工作效率。
这架出力不小的“无人机”,就是海洋采油厂维修大队队员王晶自主研制的,目前已成功应用于该厂复杂线路巡视、灾害救援、溢油监测、综治排查、规划勘察等。
王晶,200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直从事电气维修工作。
由于海洋采油厂的设施多分布于海上、湿地、滩涂等地,周边地形复杂,且部分地区长年漫水,仅凭传统的人员巡检方式,不仅成本高、危险大,部分隐患也难以发觉,碰到特殊天气时,有些巡视任务根本无法完成。为了降低现场勘查人员的安全风险,提升现场勘查的效果,王晶和他的团队开始尝试研制“多旋翼无人机现场勘查系统”。
确定设计思路、飞机选型、动力系统匹配测试、各组件的设计、加工制作、系统组装焊接、整机减震、电磁兼容测试、整机调试等工作,都被王晶独自承担下来。查阅资料、不断摸索、反复试验,2013年初“无人机”终于试飞成功。后来,经过100多次动力匹配实验、近200项设计改进、300多次试飞后,“无人机”成功应用于厂里的生产。到现在为止,“无人机”已更新了三代机型,
王晶告诉记者,“无人机”系统由自制多旋翼无人机挂载云台、加装高清摄像机以及无线影像传输设备,并设立图像地面站,实现了视距内0.1米分辨率图像的不间断传输,可完成自主航线飞行、悬停、匀速巡航、大机动转弯、绕点飞行等动作,可被应用于输电线路巡检等现场勘查活动中,也可在野外现场勘查,海上无人值守平台巡视、冬季浮冰勘、管网漏油勘查、涉油违法犯罪活动的空中侦查取证、灾害评估中获得第一手视频资料。“用处应该不算太小。希望以后能应用于更多领域,确保优质高效完成生产任务。”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