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0 08:23:00 来源:黄三角早报 我要评论
2015年,东营市各级12315投诉举报机构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21231件,同比增长83.64%,其中,解答咨询20273件,受理投诉958件,分别占接诉总量的95.49%和4.51%。受理投诉中商品类投诉651件,比重为68%,比去年增长164%;服务类投诉307件,比重为32%,比去年增长100.7%,其中,质量类、合同类、农资产品类的相关投诉涨幅都较大。
日用百货类投诉跃居商品类第一
商品服务质量类投诉较多
家住西城的邹先生在某店家卖场购买了一部iphone手机,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手机经常出现卡机的现象。邹先生拨打苹果客服电话,根据客服人员的提示,对手机进行了设置,但是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邹先生认为是手机本身就有质量问题,便找到了商家。但商家却让邹先生自己去找售后解决,对这样的处理结果邹先生十分不满意,便向12315进行投诉。
据了解,2015年,东营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受理各类投诉958件,比去年增长140.1%。其中,商品类投诉651件,比重为68%,比去年增长164%;服务类投诉307件,比重为32%,比去年增长100.7%。
工作人员分析发现,商品类投诉主要集中在日用百货、家用电器、交通工具、装修建材和通讯器材五大类,分别占商品类投诉的35.3%、31.2%、15.2%、4.9%、4%。其中,日用百货类投诉为230件,主要集中在服装鞋帽,跃居投诉第一位。
而服务类投诉主要集中在修理维护服务、居民服务、电信服务、餐饮服务和装饰装修五个方面,合计比重达84.4%。其中,自去年以来,三大电信运营企业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处理消费者投诉,电信服务和互联网服务投诉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同比下降1.7%,但诉求量仍居服务类投诉的第三位。
另外,从消费投诉的内容看,商品服务的质量、商品售后服务和合同投诉位居消费投诉的前三位,合计比重达51.1%。
合同类投诉同比增长516.7%
连续七年呈现递增趋势
除了质量类的投诉增幅较高以外,合同类投诉同比增长516.7%,连续七年呈现递增趋势,也应当引起重视。
2015年12月份,家住西城的隋先生在某汽车4s店订购了一台车,根据合同显示是2015年10月份之后生产的汽车,并且是米色。但令隋先生没想到的是,等来的车却是黑色的。当隋先生找到商家讨要说法时,商家却告诉他说新来的车只有这一款车型和颜色,对于隋先生的要求不予理会。
同样因为合同而心烦的还有李女士。据介绍,在2015年2月份在某家居卖场购买了一款沙发,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沙发出现了裂痕,根据李女士与商家当时签订的合同,一年内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退货。李女士便拿着合同找到了商家,商家虽然承认沙发出现裂痕属于质量问题,但是却一直拖着不给李女士退货,无奈之下,李女士只好向12315进行投诉。
针对合同类的投诉,东营市12315的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内容,对于一些不明白或者不公平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提出,让商家给出合理解释或者更改。而且购买商品时,一定要将商家的承诺形成书面证据保存,并且要签订合同。如果商家对于消费者合法合理的要求不予理会时要及时向12315进行投诉。
农业生产资料类投诉量整体不大
但增长速度却高达400%
据了解,农业生产资料类的投诉虽然整体量并不大,但增长速度却很快,达到了400%。
家住广饶的赵先生在逛集市的时候购买了麦种,但买回家后发现种子出现长毛发粘的情况,便拿着刚购买的种子找到商家,但是商家却不承认赵先生所购的种子是自己销售的。无奈之下,赵先生只能拨打12315进行投诉。
家住垦利的陈先生在集市上购买了水稻种子,种上之后却发现水稻生长缓慢,有些甚至未发芽。陈先生认为自己所购买的的种子是假货,便投诉到12315。工作人员建议陈先生首先找到农业部门进行鉴定,等鉴定结果出来再做进一步处理。
有类似遭遇的还有广饶的段先生。段先生种了20多亩土豆,但是种下后,却发生腐烂的情况,后经农业部门鉴定,系种子未经过脱毒处理导致腐烂。段先生找到商家讨要说法,但是商家却不认可农业部门的鉴定结果,对于赔偿也不予处理。
对于这类投诉,东营市12315工作人员提醒,购买种子时一定要谨慎,查看商家是否具备经营资格;不要轻信小广告宣传和走街串巷兜售的农资产品,最好去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商家购买;并且要注意查看产品标签,是否具有“三证”;使用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尽量减少出现死苗等现象。除此之外,还要看清包装上标明的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保留好购买凭证,出现问题时可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果市民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需及时向12315进行投诉。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