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驻新疆修井工人:零下27度操作平台上感受滴水成冰

2016-01-29 08:38:00    作者:刘冉   来源:东营网-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修井作业 压井液 操作平台 野营房 钻杆
[提要]气温零下二十多度,塔克拉玛干沙漠白雪皑皑,井下作业公司西部工程管理中心南疆施工井场积雪多日未化。持续的低温寒潮天气给野外施工作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井下员工积极想法应对,保证了工序的如期进行。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井下员工在钻台上冒雪起钻施工作业。

  气温零下二十多度,塔克拉玛干沙漠白雪皑皑,井下作业公司西部工程管理中心南疆施工井场积雪多日未化。

  持续的低温寒潮天气给野外施工作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井下员工积极想法应对,保证了工序的如期进行。

  近期,“霸王级”寒潮让全国大部分地区领略了不一样的寒冷,各地网友纷纷晒出此次极寒天气的图片和感想。面对这些,在新疆近零下30℃的环境下施工的胜利油田井下修井工人们只想说:“要想感受冷,来我们这里吧,上个月下的雪,还在井场外面完好地铺着呢!”。

  操作平台上感受滴水成冰

  “滴水成冰”这个词,对于90后李健来说,以往都是在书本上见过,没有过切身体验,直到来到新疆后,才对这个成语有了真切的感受。往常在其他季节起钻时,压井液总是会被钻杆带到钻台上,在立柱盒子上积成一片小水洼。现在,在零下27度的低温下,李健刚把立柱推到钻杆盒子上,几秒钟不到,钻杆外壁上的水珠已成冰凌,在光线照射下烁烁发光,棉手套也要费比平时多几倍的力量才能从钻杆立柱上撕下来。

  在施工中,为了保证低温下压井液的正常状态,要求每隔两个小时就要把循环罐里200多立方的压井液充分搅拌循环一周,从而保证循环池不结冰上冻。对此,李健笑言“这里结冰的速度比他在家冻冰糕的时间少多了。”

  在修井作业施工中,由于现场分工不同,身体活动的范围不同,员工对寒冷的体感也是不一样的。虽然脚下都是踩着冰凉的铁板,但是内外钳工在钻台上,可以在20平方米的钻台上,利用卸扣、挂吊环、推钻杆的时机,不断活动脚步,加速腿脚的血液流动,从而避免脚被冻麻。而二层平台上的井架工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不仅只能在宽0.6米,长不到2米的狭长通道里做小范围前后移动,而且还要忍受四面通风,25米高处不胜寒的“特殊待遇”,即便是三面已经挂上了帆布,对于上下面通透的空间来说,虽然浑身上下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严实,保温作用也是不明显的,不长时间就冻透了。

  在这种环境里时间久了,肢体就会失去活动的敏捷性,变得僵硬起来。在施工中,为了保证各个岗位能够均衡地抵御低温,他们每隔1个小时,就要把有相关岗位操作证的人员调整一圈,让每个岗位上的人都有活动活动、缓缓体温的机会。

  每晚上被冻醒几次 罐头瓶子变成了热水袋

  相对于上夜班的员工来说,上白班的员工就幸运多了,他们在电暖气的烘烤下,可以在暖烘烘的房间里睡个囫囵觉。但是,随着这场寒潮的到来,他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虽然有电暖气,但是到了凌晨3点以后,随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寒气侵入野营房,员工还是会被冻醒好几次。常常早上醒来后,床头上的水杯已经结成了冰杯。

  为此,侧钻15队技术员李晓改变了晚上只穿内裤睡觉的习惯,不仅要穿着秋衣秋裤,还要在身上盖上两层被子,这还不算,被子上面还要加一层棉工衣。为了避免晚上上厕所,他晚饭后基本上不敢饮水,按照他的话说,“拿一杯水换半个月鼻涕挂脸,不划算。”

  为了抵御严寒,员工们也是费了心思,动了不少脑筋。为了防止耳朵和脸部被冻伤,他们购买了厚厚的头套,连头带脖子都一起罩上,只露出两只眼睛来,样子十分滑稽。还有的发现罐头瓶子的导热效果比热水袋好,就把热水灌入后,把瓶子放入棉衣的内衣口袋,也能支撑一段时间,等水凉了后,再换入热水,接着继续工作。

  山东汉子吃成了四川伢子

  除了穿厚衣取暖,多吃辣则是另一种方式,辣椒也就成了修井工每日食谱中的必备菜。“老板,再来20斤最辣的干辣椒!”菜店老板看到大修25队炊事员陈跃来了,笑呵呵地打招呼,“怎么,又来买辣子啊?你们队上都是四川人还是湖南人啊?这么能吃辣子!”

  面对老板的疑惑,陈跃说:“我们队上的小伙子既不是四川人,也不是湖南人,他们都是山东人。”原来,为了帮助上班的员工抵抗严寒,应大家的需求,陈跃试着在每顿饭菜中都加大了辣椒的使用量,饭后还有胡辣汤。大家吃完饭后,浑身暖流涌动,热血沸腾,一时半会对寒冷没有了感觉。自那以后,陈跃上顿辣椒、下顿辣椒,深夜加餐也是辣椒,生生地把一帮山东汉子培养成了四川伢子。(记者 刘冉 通讯员 苏岗)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