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载体多了 爱书的人们依旧在读书

2016-04-22 09:42:00    作者:   来源:黄三角早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化名;读书气氛;电子书;推拿;洗澡
[提要]“感觉平时没有整装的时间拿来读书了,这么一想,原来最近一次坐火车出差居然成了自己最完整的阅读时间了。尽管经常出差,有时候挺忙,不过我觉得自己还是有时间读书的,不过大段大段完整的时间确实奢侈。

东营市图书馆内,整齐排列的图书等待着读者。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最近一次买书是什么时候?买了什么书?读完了吗?带着这几个问题在朋友圈里一问,即能梳理出几类人不同的阅读习惯。有的出于兴趣爱好,有的出于自我提升,有的因为工作所需,有的为了应付考证。随着技术的进步,纸质书的阅读率似乎不如过去高了。书籍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吗?一位书友这样说,“尽管时代变了,载体多了,但是不爱的依然不爱,爱书的人们依旧在读书”。

     受碎片化阅读的影响,拿出“完整的一段时间”来读书,对于不少人来讲确实变得更加奢侈了。严樱(化名)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她最近一次买书,是上一年度准备考试时用到的参考书。平时买书不多,主要是辅助教学需要的书籍。“以前上学的时候还能去图书馆借书,现在主要看手机了,绝大部分是各个客户端、公众号推送的内容。看手机的时间确实挤占了读书的时间。”

    在高中物理老师王劲松(化名)的购书单中,教辅书也占去了相当大的比例。“比如《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数字时代的高中课堂变革》就是业务书籍,但《中国算学史》是出于个人兴趣。我的年龄比我的学生大不了太多,经验上欠缺一些,所以自我提升这一块挺有必要的。”在读博士陈琛(化名)的研究方向是凝聚态物理,平时阅读内容以专业文献为主。”

    高峰期的时候每周精度三篇外文文献,略读十几篇,平时的话差不多每周两篇,一篇大概是三千至六千字吧。”距离他上一次买书,已经是一年前了。“那次是去外地出差,就买了《洗澡》、《推拿》,在来回的路上看完了。近期打算买个Kindle,不过也是用来看文献。“感觉平时没有整装的时间拿来读书了,这么一想,原来最近一次坐火车出差居然成了自己最完整的阅读时间了。”即将硕士毕业的谢毛(化名)专业为英语,他的书单中以外国文学和纪实文学居多,买英文原版小说不少,是因为看了电影觉得不错再想到去看看原版书。

    平时也会看电子书,但他觉得“纸质书更能读进去,电子书都是用来打发时间的,以各种诛仙、武侠小说为主吧。可能因为我一直在学校的原因,感觉周围阅读氛围的浓厚程度与过去差不多。喜欢的还是喜欢,不喜欢的仍旧不喜欢。”郭湘(化名)在某省级卫视负责广告策划,在她看来,“文化事业类的单位读书的人还是比较多的”。新的载体为其带来的更多是便利,出差时看电子书,带着方便。目前保持着每周至少读一本书的习惯,一年下来“读完二三十本是有的”。她列出的书单里,内容比较杂,小说居多,推理类小说是她非常喜欢的类型。“我们办公室读书气氛不错,大家会互相推荐最近看的好书,会交流。尽管经常出差,有时候挺忙,不过我觉得自己还是有时间读书的,不过大段大段完整的时间确实奢侈。读书嘛,没什么直接的作用,甚至过阵子就忘了,就像你吃的食物,但它最终都能成为构成你身体的一部分。”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