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部署2016年“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

2016-05-17 10:2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安全生产月;东营;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法;双十佳
[提要]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预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全国第十五个“安全生产月”来临之际,东营市结合实际部署安排十大活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
  大众网东营5月17日讯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预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全国第十五个“安全生产月”来临之际,东营市结合实际部署安排十大活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
  一是开展“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主题宣教活动。组织专家及业务骨干,组成安全生产宣传团,深入基层一线集中宣讲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安全防控知识。依托当地主流媒体,开设安全生产工作访谈、安全发展论坛,并通过新闻发布、专题辅导、开展评论、发表体会文章等形式,传播安全发展观念,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二是举办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6月16日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期间,向全市企业发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公开信或倡议书,集中组织各有关部门、单位开展广场安全生产宣传咨询,同时启动安全生产“进百村(社区)、入千企、联万户”宣传服务活动,走进企业、村居、社区,上门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发放安全知识手册,提供安全生产服务。
  三是深化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活动。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高危企业普遍开展以“警钟长鸣、落实责任”为主要内容的系列警示教育活动。其他企业也要组织员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两高院法释[2015]22号,形成对各类人员,特别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强大警示作用。利用新闻媒体开展警示教育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预防和防范能力。
  四是组织全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电视知识竞赛活动。以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我市新出台的系列制度文件为重点,在全市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竞赛活动。以新安法、职业病防治法、危化品条例等为主要内容,发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积极学习,掀起学习宣贯新《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热潮。
  五是组织全市安全文艺节目巡演活动。以深入宣传近年来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创新和亮点为重点,在全市组织开展安全文艺节目巡演活动。充分展示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行动、“大快严”集中行动、网格化实名制管理等重点工作给一线安全生产工作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展现我市安监人员、企业员工和广大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时代气息。
  六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专项执法检查。各县区(开发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在充实完善“一县一册”资料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六个必须”(凡是生产经营的企业必须查,凡是检查发现重大隐患的企业必须立案,凡是立案的企业必须顶格处罚,凡是处罚的企业必须公开曝光,凡是整改后仍存在重大隐患的必须停产整顿,凡是经停产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必须关闭取缔)的要求,强力推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专项执法检查。6月底前,各县区(开发区)要对专项执法检查情况开展一次“回头看”。
  七是开展“安全创建深化月”活动。持续推进安全星级班组、安全生产“双十佳”、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应急救援示范点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创建工作以及 “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慎微意识教育”、“安全进家”、“企业文化与企业家精神”演讲等活动,发挥整合优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八是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评比活动。围绕危化品生产储存运输安全、汛期安全和大型商场、超市、校园等人员密集场所逃生等内容,周密组织应急演练周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的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在全市部署开展全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评比活动。
  九是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东营行”活动。组织市内主流媒体深入宣传报道“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情况和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结合全市部署开展的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专项执法检查,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安全隐患曝光行、典型经验专题行等专题行活动。
  十是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强基固本帮促活动。开展企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总监)和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以及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深入县区、乡镇、企业指导、帮助基层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和实名制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围绕全市数字化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在全市开展“两帮一促”平台推广活动。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青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