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1 09:22:00 来源:东营网-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车停在楼前总被剐蹭、总有人将垃圾扔在自己窗子下吗,担心保姆照顾老人不细心……现在不少人出于这种那种原因,开始将监控摄像头安装到了私人领域,这样虽然保障了安全,却也给他人造成了困扰。那这种私装监控摄像头的行为是否可行?是否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引发安全和隐私之争
我们楼道有户人家丢了东西,他家就装了摄像头,虽然安装摄像头是为了防盗,但它就像眼睛一样,时刻监视着外面的一举一动。现在我每次进出家门,都会看看那个摄像头,感觉像做贼一样,特别不舒服,万一哪天不小心被拍到不文明的举动,会不会被传到网上。” 7 月5日,住在金水小区的朱先生说。但住在同楼的杨女士就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挺好的,感觉安全了不少,且不说有用没用,对小偷还是有点威慑力的,隐私这块还真没有考虑过。”
通过联系,记者采访到了安装监控摄像头的刘先生,他告诉记者,这次装监控摄像头是因为他家接连丢了两辆电动车还有辆自行车,再就是前段时间停在楼前的车也不知道怎么被蹭了,“单位同事建议我装个监控可以防盗,如果丢了东西还可以把录像交给警方,我觉得挺有道理,就从网上买了个监控摄像头,倒真没有想过会给邻居造成烦恼。”采访中,他告诉记者,他的监控录像不会对外界传播,请邻居放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实现在有些市民装监控摄像头是出于防盗、方便照看老人小孩等目的,不过也有因为摄像头监控的范围覆盖到邻里的活动区域,导致邻里认为隐私遭受侵犯闹不快。不过有的市民觉得无所谓,还有的认为装了摄像头监控挺好,感觉有人给“看门”。
监控泛滥存安全“盲区”
可以说,监控摄像头早已在我们身边:商场、银行、学校、街头… …可对于这些地方的监控装置,那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安装呢?
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电子商城发现,监控摄像头被摆在台面上,光明正大销售,市面上的监控设备从毫米级的针孔摄像头到带夜视功能的远距离摄像头,几乎都能买到、安装,价位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而网上的监控器更是从几十元到近万元的都有,买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
据东城一家从事电子产品销售多年的王女士介绍,“这几年私人安装监控的比前几年多了不少,现在又有一种网络监控摄像头,只要插上网线和电源,手机下载一个APP ,在手机上就可以随时随地调看监控画面。”她告诉记者大多数安装私人监控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可能也有人是出于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但目前没有相关部门对摄像头的出售进行规范,因此,监控设备是否用于非法途径,不是他们所能决定的。
录像资料不能随意外泄
不管装上监控是赞成还是反对,那市民私自安装摄像头是否合法呢?鲁北律师事务所的王子兰律师表示,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不能在楼道等场所安装摄像头,也没有规定私人安装摄像头要到公安部门备案。“在室外安装摄像头,用于保护自己的车辆,法律上也没有明文禁止,但要注意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如果公民在自己的住所里安装摄像头,用于家庭安防,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外界无可厚非。对于侵犯隐私事件的构成要素,只要摄像头对准的是路面上的停车位,或者其他公共场所,不涉及住户的门窗,不专门对准他人的范围,就不算侵犯隐私。
但需要注意的是,若市民想在自家门口安装摄像头,最好事先征得邻居的同意或善意地提醒邻居。此外,对于摄像头所拍摄的内容,安装者负有保密的义务,不能非法利用和擅自对外披露,否则有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进而触犯法律。(本报记者)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