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密支付,不问密码就扣钱? 安全交易,请您务必保管好手机

2016-08-18 10:59:00    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支付宝 手机支付 手机丢 手机使用 微信
[提要]需要强调的是,10万元、20万元的年累计限额,以及1000元、5000元的单日累计限额,都仅针对个人支付账户“余额”付款交易。客户通过支付机构进行银行网关支付、银行卡快捷支付,年累计限额、单日累计限额根据相关规定由支付机构、银行和客户自主约定,不受上述限额约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支付成为常态。《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于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有一个月的时间。扫码支付的背后,除了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又存在着哪些风险呢?

  移动支付贯穿市民生活

  市民张小姐告诉记者,平常出来消费,如果店家可以使用移动支付的话,就尽量不给现金。但是对于这种方式,张小姐心存疑惑,“也就是说,无论是谁只要拿到我的手机,就可以随便花我支付宝、微信账户里的钱。要是手机丢了,岂不是眼看着别人花我的钱而无能为力?”

  在东三路银座超市里,收银员将记者挑选好的货品扫描完毕后,记者选择支付宝付款,打开支付宝出示付款码,收银员将扫描枪对其进行扫描,只需几秒钟,自动完成付款,整个过程当中,并不需要记者输入密码,随后支付宝上会显示本次交易金额,整个过程非常快速、便利。“对比传统的刷卡或付现支付方式,用手机支付免去了刷卡、找零、签字的环节,的确提高了超市的收银效率。”超市一位收银员表示,目前老年人还不习惯用手机来付款,通过手机支付的顾客主要是年轻人。

  除了消费者方便以外,商家也对手机支付持欢迎态度。“除了避免了找零钱以及收到假币,还给我们节省了手续费。”一位服装店主说。

  扫码支付方便快捷,隐含一定风险

  消费者在现场购物时,扫码支付的方式虽然方便快捷,但其中隐含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对于消费者来说,丢了手机就和丢钱一样,保管好自己的手机至关重要。

  根据微信钱包的使用说明,消费额度如果小于1000元,就不需验证支付密码。其客服人员表示,使用微信钱包付账后消费者会收到微信消费提示,可以及时了解收银员有没有收错钱。而据支付宝的客服人员介绍,只要开通了小额免密支付功能,在超市使用支付宝余额付款,只有消费金额在自己设定的免密限额以上才需要输入密码,同时,使用账户余额付款,也没有额度限制。当用户生成支付二维码并供商户扫码时,经过支付宝、微信支付认证的商户,即可通过扫码设备扫描付款码,直接从用户账户中扣取费用。二维码提供的是付款方、收款方、流水号、时间戳等加密后的交易参数。

  支付宝和微信付款码支付的风险稍高,不过正因如此,支付宝和微信格外注重安全保障措施。例如付款码每分钟更新一次,付款成功后即告作废,多次被扫也不允许重复扣款;微信支付对付款码有截屏风险提醒,支付宝不支持付款码截屏;最关键的还在于额度限制,微信扫码支付有1000元限额,支付宝有2000元限额,另外,支付宝小额免密支付的上限是2000元。也就是说,即便这些免密支付真的出了问题,用户的损失也不致过大。

  和张小姐一样,很多市民不知道开通了支付宝默认免密支付功能。其实,可以通过支付宝的设置里关闭“小额免密支付功能”,这样的话,每次消费的时候支付宝都会提醒输入密码,就可以看到自己到底消费了多少。除了设定消费限额以外,市民也应该要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避免遗失。

  扫码支付被“放行”一个月 大部分消费者未觉察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于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支付宝等规模较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根据用户实名验证程度调整了权限。而部分消费者表示并未察觉到有调整。此外,也有部分消费者对实名制持谨慎态度,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办法》规定,对于交易验证安全级别较高的支付账户“余额”付款交易,支付机构可以与客户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但对于安全级别不足的支付账户“余额”付款交易,《办法》规定了单日累计限额,规定的单日累计1000元、5000元。此外,综合评级较高且实名制落实较好的支付机构单日支付限额最高可提升到现有额度的2倍。

  需要强调的是,10万元、20万元的年累计限额,以及1000元、5000元的单日累计限额,都仅针对个人支付账户“余额”付款交易。客户通过支付机构进行银行网关支付、银行卡快捷支付,年累计限额、单日累计限额根据相关规定由支付机构、银行和客户自主约定,不受上述限额约束。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青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