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9月21日讯 (通讯员 郭建飞)废物原料是东营地区重要的大宗进口商品,2015年东营局共检验进口废物原料货值12.57亿美元,占全省进口废物原料总值的50.81%。为进一步加强检验检疫权力监督制约,规范执法行为,自8月份起,东营局探索实施“双随机”查验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效。
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东营检验检疫局进口废物原料随机抽查工作规范》,并将该制度纳入体系管理。在现场查验、国内收货人评审收货人注册登记评审及监督管理、直通场站监督管理工作中全面实施“双随机”。打破科室界限,合理调配执法人员,对全局具备进口废物原料检验执法人员进行培训,满足“双随机”需求;组建“双随机”执法人员库和备检企业库,明确牵头科室,跨科室管理执法过程,调配执法人员。随机选派查验人员和查验地点。每周一在两名以上工作人员的监督下,通过摇号方式生成本周的双人查验组,同时确定查验人员本周的查验地点,如查验人员需变更时,须报分管局长审批。“双随机”查验模式,实现了查验人员随机搭配、交叉执法,查验人员在查验工作中相互比对,保持统一的查验尺度,降低一线人员的自由裁量权,有效控制廉政风险。强化信息化设施保障。东营局于今年2月份在率先在全国系统进口废物原料检验监管中启用了执法记录仪,执法记录仪的视频记录实现了对执法重点要素的全覆盖,有效解决了目前检验检疫执法过程记录方式单一的问题,避免歪曲事实的现象发生,有力维护进口废物原料现场查验人员的合法权益,提升查验人员执法自信心,同时执法记录仪也发挥监督作用,执法过程中查验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将被全程记录和监督,能有效防止不规范执法现象的发生。加大抽查结果运用力度。对发现的环保项目不合格的废物原料,除依法退运外,还对国外供货商和国内收货人进行约谈,要求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对国内收货人和直通(转检)场站监督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指导、督促企业及时进行整改,对于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敦促被检查对象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和守法自觉性。
“双随机”模式运行以来,通关效率、监管效能均明显提升。通关效率大幅提升。结合无纸化报检和关检“三个一”的实施,新模式实施后进口废物原料通关放行周期由到货后3至4天缩短到2天。把关成效更加突出。实施“双随机”模式一个月以来,东营口岸共检出不合格进口废物原料85批、批次不合格率达20.48%,为去年同期的3倍。执法更加透明规范。通过采取“双随机”模式,并配合执法记录仪的使用,强化了对一线执法人员的监督,提高了执法人员阳光执法和文明执法的意识,有力推动了进口废物原料检验监管工作规范、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