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65岁老人近20万 勿让老人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孤岛”

2016-10-09 08:42:00    作者:张小杰   来源:东营网-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时代语境 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知识 互联网技术 触网
[提要]1989年,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旨在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医院、银行的挂号、叫号、存取款、养老金提取等业务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越来越智能化,但老年人用起来却望而兴叹。

  1989年,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旨在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老年人可谓得到了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可在互联网方面,老年人群显然还是一座“孤岛”。不知如何接触互联网,或者接受互联网速度慢,使得不少老年人不能像年轻人一样,享受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网上购物、网上缴费、网上约车……

  在渐渐步入老龄社会的中国,全社会都在体验着互联网便利之际,互联网如何“+”上年迈的老人,值得思考。

  东城一银行ATM机大厅内,几乎没有老年人前来通过ATM机存取款。

  学用智能机接打电话,老人用了3个小时

  “我妈妈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接打电话,用了3个小时。”市民张先生说,母亲今年75岁了,身体不好,自己又不跟老人一块住,为了方便沟通,他给母亲买了一台智能机,没想到老人根本用不习惯,最后只能换回了老年机。

  如今购买火车票、网购,许多人都是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对年轻人来说,一部智能机是必不可少的。可对于老人来说,智能机显然并不“智能”。

  除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触网”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虽然许多业务都已经实现了网上预约、网上办理等,但在银行大厅、电费水费缴纳大厅,出现最多的还是老人。

  不少老人表示,在接触互联网和科技产品时,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操作流程过于繁琐。

  “像网购这样的事情,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太复杂了,不能一步到位,需要输入很多密码,有时候还容易点错。要是操作程序简单一点儿,平时就可以自己在网上买东西了!”市民隋女士说,自己平时虽然接触过网络,但对于网购,还是非常谨慎的。

  互联网应该跟老人“互联”

  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

  但记者注意到,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而60岁以上的网民仅有3.7%,较2015年底的数据还减少了0.2个百分点。大部分中国老年人还是纯粹的“脱网族”。

  东营心灵家园的心理咨询师朱梅说,在她接触到的案例中,在互联网时代,有不少老年人会因为不会使用网络而感到“跟不上趟”,产生被时代“遗弃感”。“这需要子女耐心地与父母交流,帮助他们使用网络、智能手机,可以使老人摆脱担心跟不上时代产生的孤寂与焦虑。”

  我市一份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东营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近20万,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老年群体“触网”有必要性,这一人群数量庞大,如果他们能够真正与互联网时代对接,不但会提高生活便利度,从消费角度看,还有望从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场需求、刺激消费。(记者 张小杰 马高超)

  记者感言:

  据市统计局数据表明,目前东营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近20万,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互联网+”时代,因为年龄、知识等原因的影响,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出现了“知识鸿沟”,感到不便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老年人良好精神状态的形成。

  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重新审视如何更好地关怀老年人十分有必要。“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应该加上老年人。

  医院、银行的挂号、叫号、存取款、养老金提取等业务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越来越智能化,但老年人用起来却望而兴叹。这种情况,这些公共服务部门要考虑一下老年人群体,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政府部门举办的科普以及“三下乡”活动中,也应重点帮助老年人群体。

  为了让老年人群体也享受“互联网+”时代的红利,作为子女,应该鼓励老年人大胆“触网”,要担负起“知识反哺”的义务,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奚落,帮助老年人学习和使用时下先进通联设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也要多组织相应的活动,帮助老年人群体学习互联网知识。科技企业也要有所承担,开发出更多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应用软件和硬件设备。政府也要给予各方面政策和资金支持,合力做好这一事业。 (记者张小杰)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