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的基层滋味,第一书记这样说

2019-02-04 07:58:00 来源: 东营网 作者: 王俊杰

   时光是最好的记录者。

   在过去一年东营波澜壮阔的发展篇章中,农业农村这一章格外绚丽。

   这一年,东营农业更强了,农村更美了,农民更富了,一幅黄河入海口的“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的拼搏努力。

   这一年,鱼水情深,共谋未来。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挂念着百姓冷暖,扎根在田间地头,坚守在抗灾现场,奔波在发展路上,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基层群众的“幸福指数”,赢得了广大基层群众的广泛赞誉。

   这一年,凝心聚力,亮点纷呈。全市党建帮扶亮点纷呈,96个派出单位机关党支部与基层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深入抓好村、企业党支部生活标准化建设,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新建、修缮党建活动场所,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明显增强。脱贫攻坚步履坚实,市县下派帮扶工作对60个省定贫困村和47个市级扶贫工作重点村实现全覆盖,实施脱贫项目109个,投入资金、物资折合4736万元,带动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2169元。民生事业高歌猛进,下派干部为帮扶村架桥修改、通水改电,为群众选路子、帮致富,实施重点帮扶项目331个,累计投入资金、物资折合1.42亿元。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记者采访了6位不同领域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倾听他们的心声,邀请他们分享这一年走过的路、干过的事,呈现他们辛勤打拼的日常,让我们感受不一样的基层滋味。

主题:信任

   讲述人:市人社局驻史口镇东寨村第一书记 刘相波

   数字:30张票

   第一书记刘相波(左三)与村两委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产路整修等实施方案。

   回味过去一年的基层滋味,最难忘的还是信任二字。正因为组织的信任,我才能有机会在基层锻炼成长;正因为乡亲们的信任,我才在村里扎了根。

   刚进村时,村子落后的现状出乎我的意料: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集体经济零收入,基础设施落后,遗留问题根深蒂固……熟悉村里情况的人善意地提醒我,抓紧申请换个村帮扶,否则不仅工作干不好,还影响个人发展。可是,面对组织的重托和村民的期盼,我怎么能退出?!

   我想,改变村子,首先要改变村两委班子。

   我决定先从组织党员集中活动开始。对于我的提议,起初有不少党员们不配合。劝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几天下去,经不住我“磨”,以前不积极的党员们,开始变得积极起来。去年的第一个党员集中活动日上,我和村里党员坐到了一起,一起研究村子当年度的民生建设项目。

   “刘书记,春节前,咱们村的路灯还能不能装上,让老少爷们过个亮堂年!”党员张国亮说道。听完他的发言,我赶紧站起来说道:“我以党员的身份保证,一定过年前亮起来!”

   张国亮所说的路灯问题,的确该解决。村里缺少路灯、文化广场,乡亲们晚上散步没处走,健身没场地,只好结伴到村外道路或邻村广场散步健身。

   在局党组的帮助支持下,路灯建设顺利推进。2018年2月9日,正是农历腊月二十四,这天傍晚,村里各条主要街道40盏路灯同时亮起,村民们纷纷奔走相告,纷纷竖起大拇指。

   2018年8月19日,台风“温比亚”带来大暴雨。因为挂念村里,正在东城协调村里合作社成立事宜的我顾不上瓢泼大雨,第一时间回到村里,与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入户排查危房,劝离转移群众,彻夜周村巡视,处置倒灌险情。

   两天后,爱人带着女儿到村里给我送换洗衣服。一看到我,娘俩竟然红了眼眶。女儿见面的头一句话,竟然充满了关切:“爸,赶紧剃剃你的胡子!”

   “我宣布,刘相波全票当选东寨村党支部书记!”2018年3月1日,我忘不了这天。这天,村两委换届会上,我以30票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我深知,这30张选票,承载着1000余名村民的信任,也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这30张选票,更是对我的激励与鞭策!

主题:乡情

   讲述人:市政协机关驻大码头镇小刘桥村第一书记 燕润广

   数字:3年

 

   第一书记燕润广(左三)与村民现场研究村庄规划。

   回想过去一年的驻村工作,感触最深的就是乡情二字。我的家乡是广饶县大码头镇,而我要下派帮扶的村也在大码头镇。接到下派任务的那天,我暗暗心想,一定倾尽全力,用3年时间,让小刘桥村变成最美乡村。

   小刘桥村共有598口人,大多靠种玉米、小麦生计,人均耕地少、经济效益低、村民致富能力弱。面对这样一个村,怎么帮?帮什么?我一度犯了难。

   经过深入调研、征求意见和研究,我想到了乡村旅游这条路子。2017年,在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小刘桥村旅游建设方案》顺利出炉,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努力把村庄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村。流转270亩土地建设采摘园,建设垂钓园、采摘园、苇编室、红色纪念馆、民俗体验馆……一个个构想、一个个计划、一个个项目,描绘了村子发展的美好未来。

   蓝图定了,乡亲们干劲更足了。村里光景一年比一年好,村子漂亮了,村民腰包也鼓了起来。去年,我和村两委商议,把村里剩余的350亩地全部流转,打造生态观光林带,进一步提升村庄生态环境,这一提议赢得了村民的支持。

   目前,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采摘果树种植、垂钓池塘、观景平台基础建设等项目已完成,乡村旅游产业已初具雏形,力争三年内打造成3A级旅游区。

   我们还计划投资100万元,支持村集体发展项目,主要建设温室大棚,项目正常运营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接下来,还要进行红色纪念馆、民俗体验馆和园区景观提升等项目建设。

   “爸爸,你什么时候带我去动物园玩啊?你都答应我好几次了。”面对电话那头孩子的期盼,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对他说声抱歉。驻村一年多来,我基本上吃住在村里,少有时间陪孩子。去年大年初一,我带着妻子、孩子到村里给乡亲们拜年,观看乡亲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两年,小刘桥村被评为“山东省特色旅游村”、“山东省文明村”,每当我在村里走一走、看一看,就感到无比欣慰自豪。

主题:甜蜜

   讲述人:市林业局驻新户镇东鲍井村第一书记 孙峰

   数字:80亩

   第一书记孙峰(右一)察看大棚冬枣种植情况。

   “有了这80亩冬枣,村里挣钱不用愁了。”如果说这一年的基层滋味,那么我最大的滋味就是甜蜜,就像村里的冬枣一样甜滋滋。

   在以前,由于管理技术落后、交通不畅等问题,东鲍井村冬枣种植一直增产不增收。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多次带领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种植情况,提供技术指导,加大培训力度。同时,开工建设冬枣大棚,改善种植设施条件。

   如今,全村冬枣大棚已建成55个,种植冬枣80亩。成立新盛冬枣合作社,完善冬枣生产线,拓宽冬枣销售渠道,积极内引外联,引进乐益佳电商平台,开设网上交易,进行线上销售。驻村以来还成功举办了“冬枣采摘节”、河口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打造集冬枣采摘、休闲娱乐、农家生活体验、枣园游览于一体的冬枣田园综合体。

   丰收的季节,枣农们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大棚建起来,冬枣不仅口感好而且质量高,还能提前成熟,反季节上市”“有了新技术,种枣收入自然提高了。”现在,东鲍井村村民靠冬枣年收入,每户能收入五六万,有的专业户能收入十多万。

   我想,甜丝丝的冬枣不仅甜在群众的嘴角上,更甜在群众的心头上。

   直到今天,我都忘不了刚到东鲍井村的场景,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道路。当时正值雨季,村民出门都穿着雨鞋,戴着雨披,这一幕深深地在我心中深深地烙下烙印。

   东鲍井村位于河口区西北部,全村330口人,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收入为零。道路问题不仅影响了群众生活,而且导致冬枣外运难,大家都很着急。

   为此,我对村里道路问题进行了调研,并与村两委商量研究,同时请示单位领导,争取帮扶资金,迅速启动工程。先后协调资金100余万元,清理杂障,疏通排水沟,修建2800米道路、4座桥涵,实现枣园生产路物流畅通,打通了村民生产出行“最后一公里”。

   是啊,有了致富产业,通了康庄大道,东鲍井村村民的生活自然甜蜜蜜、美滋滋。

主题:奔跑

   讲述人:市市场监管局(原市工商局)驻黄河口镇五七村第一书记 高振乾

   数字:3400公里

   第一书记高振乾到村民家中走访慰问。

   这一年,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路上,我同村里老少爷们一起奔跑、追梦。最难忘的,就是奔跑的滋味。

   全程34公里,45分钟,城里11个红绿灯,出了城还有8个红绿灯,德州路通车后又多了一个红绿灯,有7.6公里的全程测速路段、3个测速摄像头……这段熟悉的路我已经走过100多个来回。算下来,我在村子和东城间跑了3400多公里。

   前年七月,我有了一个新的称呼——第一书记。称呼的背后是责任。过去一年,我对这个称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去年,在局党组及各方面支持下,投资37万元为村集体建设了50kW光伏发电项目,年收入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壳。84岁的老支书武从林老人说,30多年来,村里的账上就没见过钱,这下好了,今后20多年,年年来钱。

   不仅有了收入,村里更是大变样。过去一年,村里安装无线AP点位,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实现了全村视频监控全覆盖;投资2万元,为村里安装了净水设备;变压器由50kw更新到200kw,满足了村民用电负荷;实施了排水设施改造工程,铺设盖板1000米;建设了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工程;对文化大院改造提升,改建了院落大门、装修廊棚、改造水电、更换门窗、橱柜,更新党建内容、改造乡村舞台、修缮入村牌坊大门。目前,全村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完成了改气、改厕、改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垃圾统一清运,卫生统一保洁,我们建成了全市第二个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不光物质富,还得精神美。这一年,村里注册成立了乡音艺术团,组建了锣鼓队,安装了移动式演出舞台,购置了演出服和表演器材。艺术团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春节联欢会、宣传十九大专场演出、消夏晚会,并到其他村庄、区里、市里演出60场,演出收入6万余元。

   是啊,村民们越来越像城里人,更把我这个驻村干部当成了自家人儿。

主题:三味

   讲述人:市委老干部局派驻北宋镇任田村第一书记 袁松

   数字:500棵

   第一书记袁松(左一)现场调研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回想去年的驻村工作,让我难忘的是,帮村里种上了220棵海棠、300棵白蜡,这500多棵树苗是村子的摇钱树。基层工作有百味:有项目落地建成的喜悦,也有协调未果的失落,有不被人理解的委屈,也有贵人相助的感激……

   倘若回味其中的酸甜苦辣,过去一年,有三种滋味让我难忘。

   刚进村,逛了逛,开始的感觉是有一点土腥子味。任田村是省定贫困村,老百姓还是以务农为主、看天吃饭。村里基础设施落后,秃秃的街道上偶尔吹起一阵灰土,扬在人脸上躲闪不得,落在鼻子里、嘴里,是一股泥土的芳香味。

   为改善村容村貌,我广泛征求意见,汇报争取支持,多方协调资源,实施了任田村“四化”工程:安装了40盏路灯,并重新更换线路,移除多余电线杆等杂物;粉刷主街道墙面,并在入村口等关键位置刷上彩绘墙;协调资金30万元,拾掇村北荒地,拆除废旧厂房、修整池塘、迁移坟头、平整土地;协调净水公司,为村里安装了两台净水设备;协调社会力量为村里安装了四台灭蚊灯。经过一番努力,村里一点点变美了!

   汗水味儿,是我感触最深的第二个味道。村民手里没技术,致富是个大难题。怎么办?我想到了从提升素质抓起,组织了一系列培训。对于工作组邀请来的培训老师,村民由于起初的抵触到了后来的欢迎,都从中学到真本事。

   通过辛勤努力,村民有的学到了焊工技术,有的学到了种虾技术,有的学到了家政技术,有的学到了养殖技术。许多村民靠着技术找到了工作,有的还大胆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最后一个味道就是人情味。去年,贫困户任大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四邻八舍都去“观光”,很是热闹。一件件喜事,让村里人情味儿更往了。

   去年,我们帮村里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两层小楼很是气派。另外,还建成了农村幸福院,村卫生室还在建设中,眼瞅着就能投用。

   是啊,村里条件越来越好,家家户户装上了壁挂炉,通上了暖气,条件好了,人心齐了,人情味更足了!

主题:耐心

   讲述人:市文化活动中心驻垦利街道东兴村驻村干部 朱志远

   数字:12000元学费

   驻村干部朱志远(左一)为村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送去爱心轮椅。

   2018年,是平凡而温暖的一年。回忆过去一年,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帮校义哥的姑娘凑齐了12000元学费。

   这一年,没帮乡亲们办什么大事,办的都是琐碎的小事。在我看来,去年最大的滋味就是耐心二字,只有耐心,才能不忘初心;只有耐心,才能付出真心。

   去年,校义哥家里的姑娘今年参加高考,成绩极好,被复旦大学录取了。校义哥脸上的笑容,从得到录取消息的一刻,就再也藏不住了。往日里邋里邋遢的胡子,也刮得干干净净,整个人容光焕发。

   然而,由于80多岁老母亲卧病在床多年、妻子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给孩子凑上大学的学费成了校义哥的难事。我把这一情况向单位党组作了汇报,单位党组意见明确:帮他!很快,学费凑齐了,校义哥紧皱的眉毛舒展了。

   刘家大嫂50多岁了,外出打工挣了几百块钱,工头让她用短信把账号发过去,把钱打到她的银行卡上。刘家大嫂不会用短信,很是犯难,只好向我求助。事后,刘家大嫂一个劲地表示感谢,还送我几颗自家树上结的桃子,好像我帮了她很大的忙一样,让自己感到很不好意思。

   一天,在村里关照服务中心帮厨的胡大姐找到我,“小朱,和面机维修后,线路没人会接,能帮忙看看吗?”和面机?对于外行的我来说,这的确有难度”我用手机拍下机器的牌子、外形,用百度搜索修理方法,用了半天时间终于把机器修好了。“你还真行!”胡大姐开心地笑起来。

   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深深地刻进了我这一年的驻村记忆。在村民眼里,我就是他们最放心的依靠,这让我很是感动。

   两年的驻村时间转眼间就剩不到半年了,我看到无数的基层干部、驻村干部恪守职责、兢兢业业,为实现乡村振兴忘我地工作、努力地探索。在我看来,做好驻村工作,关键在耐心,只有如此,才能解决好基层各类琐碎问题,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各种各样的需求。

   记者手记:

   采访下派干部的过程中,记者一次次被他们的情怀与信念所触动。

   正如一位下派干部所言,基层工作有百味。

   有酸味,有的工作群众不理解,有的工作得不到认可,有的委屈得不到排解……

   有甜味,最甜的莫过于李大娘在雨天送来的那碗面条,莫过于张大爷递上的热腾腾的大碗茶……

   有苦味,是远离城市生活的不适应,是家人生病时的“缺席”,是爱人电话那头的埋怨……

   有辣味,村民遇到麻烦事最焦急的是你,村里项目手续批不下来时急得嘴上起了泡……

   有咸味,是刚进村时村民的不理解,是村里咸菜疙瘩的味道,是离别时乡亲们不舍的泪水……

   是的,百味交融,乡村才更美;百味交融,人生才精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东营站李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