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马新怡 卢天昊 东营报道
初春,位于黄河入海口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如画,在此过冬的候鸟正漫步觅食或展翅翱翔,动听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如今,这里已成为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野生动物、植物分别达到1630种和685种。2017年至2021年,保护区湿地面积增长了188平方公里。
近年来,山东省高度重视黄河流域湿地生态保护,不断提升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障黄河下游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东营市在河、海、陆的交互作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地貌,同时也造就了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坐落在东营这座湿地城市的新汇集团一直以来积极研究探索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编制的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治理部分)和(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治理部分)于2023年2月14日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发改委的评审,将成为东营市近二十年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造林工程和湿地修复工程。
该项目是对沿黄生态长廊及孤岛刺槐林带进行森林资源质量提升、生态产品优化、生物多样性塑造。项目以生态林地修复为基础,辐射涵盖了“生态水利”“智慧林业”“森林防火”“森林巡护”及“生物多样性打造”等多个方面内容。
该项目总投资59513.89万元,沿黄生态长廊林带修复提升工程总面积31625.28亩,其中新造林面积5161.16亩;孤岛刺槐林修复项目总面积30050亩;自然保护区退化湿地恢复项目治理互花米草78000亩,修复盐地碱蓬15000亩;刁口河流路整治工程扩建引水口1处,改建沿线生物通道5处,疏浚河道16.8千米。
实施森林生态系统治理打造黄河生态安全屏障
一棵树,一群人,一片林,终将汇成万里生态长廊。
东营区龙居镇是坐落在黄河入海口开端的一个沿黄镇,在这里,国家先后实施了规模浩大的打渔张工程和黄河南展宽工程,解决了黄河下游吃水、灌溉难题,保证了黄河尾闾安澜。在确保滩区安全的基础上,滩区生态保护性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施沿黄生态长廊建设,黄河沿岸的植被覆盖率将大幅提升,有效改善黄河沿岸生态环境,龙居镇也将被打造成岸绿景美的绿色长廊、生态长廊、旅游长廊。生态保护为龙居镇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生态屏障,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资源。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对筑牢林业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依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实施要求,项目将对沿黄生态长廊及孤岛刺槐林带进行森林资源质量提升、生态产品优化、生物多样性塑造,并提出“先治理水土,后植树造林”治理思路,将生态水利与生态造林有效结合,精准对标滨海盐碱地林地造林需求,通过项目实施,全市的林地覆盖率将明显提高,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此项森林系统治理工程也是东营市近20年以来的最大规模造林工程。
与此同时,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及孤岛刺槐林地区修复提升工程,将有利于盐碱地林木品种选择和推广,因项目区地块盐碱化程度不同,通过林木种植选择表现优良的耐盐碱植物,能为林业和市政绿化用植物推出更多选择,通过选育推广乡土树种,引种驯化外来树种,项目区造林绿化树种将达到近70余种,能够有效提升当地林木种质资源品质和数量,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
谱写湿地保护新篇章打造湿地保护“齐鲁样板”
一寸脚印,一株草,曾经河床龟裂、植被干枯、生迹难寻的盐碱滩,终将焕发新的生机。
刁口河作为黄河首选备用入海流路,对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具有重大意义。但黄河自1976年5月由刁口河改道清水沟后,刁口河河道主槽淤积萎缩严重,加之长期当作输水渠、沉沙池及水库使用,河道过流能力明显下降。同时,由于长期备而不用,刁口河流路缺少淡水补充,出现了河道萎缩、湿地退化、海岸线蚀退、生物物种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
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中,黄河故道流路整治工程将扩建引水口1处,改建沿线生物通道5处,疏浚河道16.8千米,为生态补水开辟“绿色通道”。与此同时,通过黄河故道流路治理,提高补水能力,能够有效促进黄河故道流路生态环境改善,吸引更多鸟类驻留,从而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
湿地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
入侵物种互花米草自1990年被引入黄河三角洲附近潮间带,2010年开始在自然保护区内爆发式蔓延,其强大的繁殖能力逐渐使得当地盐地碱蓬、海草床等生境被侵占,滩涂底栖生物密度降低,鸟类觅食、栖息生境大幅度减少或丧失,对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生物多样性产生重大危害。
据了解,新汇集团在前期摸排工作中,为调查清楚7.8万亩互花米草与芦苇的边界,确保应治尽治,项目组成员通过无人机大概确定边界后,联合测绘人员形成多个调研小组,不畏严寒、酷暑趟过数百米的芦苇荡以及深浅不一的潮沟,通过GPS定位最终形成准确的治理边界,现场同时根据项目推进需要,多次邀请甲方或专家一起踏勘现场,对接方案。治理完成后,将有效提高生物多样性,鸟类种群、底栖生物数量将明显增加。
通过潮间带湿地互花米草治理,能够有效清除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抵御外来物种入侵,保护本地生境。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中,通过项目区盐地碱蓬修复和海草床修复以及底栖生物增殖,将促进本地原始生态系统恢复,改善物种栖息地,改善本地物种觅食环境,提升对东方白鹳、大天鹅、丹顶鹤等重要物种的保护,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
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作为全省重点工程,工程属于“双重”规划中黄河重点生态区,是东营市近二十来年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造林工程和湿地修复工程。目前该项目初步设计顺利通过评审,为推进东营市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标志着新汇集团在生态治理上步入新台阶,由“传统水利工程”向“综合治理工程”过渡。
下一步,新汇集团继续以“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配置保护与修复、自然与人工、生物与工程等多项措施,推进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鲍梓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