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黄河寻迹”黄河文化调研社会实践团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4-08-12 21:1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赵奕宁

  大众网记者 赵奕宁 东营报道

  为引导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近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黄河寻迹”黄河文化调研社会实践团学员在董庆民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东营市东营区、垦利区和农高区等地,开展了“探寻黄河古韵今声,助力民族精神传承”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九曲黄河万里情 筑牢文化根和魂

  黄河浩荡,文化绵长。黄河文化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地方方志馆,也是沿黄城市面积最大的黄河文化主题场馆。队员们走进黄河文化馆,深潜于黄河文化的浩瀚之源,溯流而上,探寻其孕育、成长的轨迹与辉煌的篇章。通过参观不同的主题展厅,队员们领略到母亲河“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的壮阔气势及整个黄河流域光辉灿烂的古今文化。大家深刻感悟,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作为青年应发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黄河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接力赛中贡献青年力量。

  深入黄河入海口 擘画生态新篇章

  黄蓝交汇,和谐发展。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013年被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秘书处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学员们参观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等地,了解黄河流域水文信息、湿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情况。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持续传递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培厚生态文明土壤,吸引更多青年学生加入生态保护的行列,为生态文明建设汇聚更加磅礴的力量。

  盐碱地中践真知 强农兴农正当时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中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已成为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在这里,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盐碱地现代种业“实验室分子设计育种—人工模拟环境育种加速—田间(温室)耐盐梯度测试鉴定”三级育种体系,这一创新体系为盐碱地的种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打破了传统育种的局限,给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开启盐碱地种植业的新篇章。在盐碱地实验田,队员们实地观察植物种植情况,通过近距离观察和专家的详细讲解,大家了解到目前黄河流域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情况,认识到盐碱地治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平衡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感受到科技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黄河滩区安居梦 乡村振兴幸福河

  黄河尾闾,安居振兴。学员们走进黄河南展区历史文化纪念馆、便民服务中心、智慧治理中心、草编合作社、幸福食堂等地参观学习,感受杨庙社区从过去黄河滩里的“穷窝窝”,到如今幸福河畔的“美家园”的巨大变化,领略民富村强环境美的新型农村社区风貌,深刻领会了南展区群众所展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学员们针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研,了解居民们对社区环境、服务设施、文化活动、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需求和建议,为新型社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千年非遗承荣光 青年特色谱新章

  非遗文化,华夏文明。学员们走进东营市吕剧博物馆、东营市文化馆、东营市美术馆和东营市非遗工坊等地,依次参观了吕剧、满绣、芦苇画和草编等非遗作品,并进行了试穿吕剧戏服、制作芦苇画和草编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这让学员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传承人坚守如一的匠心精神,提高了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学员们将以谦卑与敬仰之心,不懈地接力传递并弘扬璀璨的中华文化,共同推动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本次社会实践,不仅让学生增长了知识见闻,也让学生深入基层融入社会,下一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将以本次社会实践为契机,以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为目的,帮助学生树立强国有我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树立远大理想,发扬奋斗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担使命之责、展青春之为,让青春之光在奋进中闪耀芳华。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康梦芸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