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仲裁办全力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

2024-09-27 19:34: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欣

  大众网记者 李欣 东营报道

  9月27日,东营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塑强发展优势”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东营仲裁办专场。会上,东营仲裁办党组书记、主任徐晓辉介绍了东营仲裁办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关情况。

  记者了解到,2023年9月,东营仲裁办出台了《关于发挥仲裁职能作用优化营商环境的十项措施》,围绕为经营主体提供优质仲裁服务和有力法治保障推出一批政策举措。一年来,东营仲裁办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全力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

  积极打造国内贸易投资重要仲裁首选地。用足用好仲裁制度规则,在提高办案质效、放大仲裁优势上聚力攻坚、精准发力,持续提升仲裁公信力和影响力,引导鼓励更多经营主体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选择东营作为首选的仲裁地。一年来,共受理仲裁案件1310件,标的额达20.97亿元,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案件范围涵盖建设工程、经济贸易、传统能源、新能源、金融保险、知识产权、数字经济等50多个领域,仲裁案件受理更加多样化,纠纷处理更加多元化。

  推进仲裁服务集成快办。开展诉裁衔接保障机制改革探索,与市人民法院建立工作联动、业务联席、人员联络、网络联通四项机制,使仲裁与诉讼衔接更畅通更紧密,提高了仲裁保全和执行的快捷性和便利度,让当事人提升仲裁体验感和满意度。通过诉前分流、“人民调解+仲裁”等有效衔接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1200余件,打造了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全流程链条,为当事人提供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方案。

  创新商事案件审理方式。在全省率先制定《仲裁类案审理指引》,明确建设工程、承揽、买卖等6类案件的审查要点、审理方法和裁决规则,统一裁决尺度,最大化实现“类案同裁”。制定《仲裁案件审理规范》,将案件细分为立案审查、移交、审理、合议、结案、归档等若干节点,逐一明确时限、细化操作规范,强化督促提醒,保障了仲裁程序高效运行。在全省创新打造“枫桥式仲裁”工作法,将调解贯穿仲裁程序始终,作为首要结案方式,调解和解率长期保持70%以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经验做法被省委政法委推广普及。

  提升仲裁专业化服务水平。成立建设工程造价纠纷调解中心,与市造价协会建立行业专业调解机制。新聘249名仲裁员,其中建设工程、能源、金融等专业领域专家仲裁员占比达83.1%,为发挥仲裁专业优势提供了基础支撑。创新仲裁秘书绩效考核机制和分类分级管理机制,激励和引导仲裁秘书提高服务仲裁庭和当事人的能力,承上启下做好仲裁解纷质效的沟通者和提醒者。编写《仲裁法律知识读本》,为干部职工和仲裁员业务培训学习提供了专业指导和权威教材。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创新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市场监管局联合制定《东营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协议仲裁确认工作规则》,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与仲裁衔接,实现知识产权纠纷“速调快裁”。

  强化消费环境仲裁保护。以加强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为重点,同市文旅局创新打造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旅游仲裁中心,运用法治手段推动旅游纠纷多元化解、依法治理,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旅游仲裁经验做法被省政府专报刊发并在全省推广。

  强化涉外仲裁服务保障。成立了国际能源仲裁庭审中心,为东营市和胜利油田石化能源企业和石油工程施工企业更好“走出去”提供专业、方便、快捷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服务。与武汉仲裁委员会签订了《关于合作建立国际能源仲裁服务机制备忘录》,在办理涉外仲裁案件、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加强国际能源仲裁研究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共同促进涉外法治工作发展。

  开通“仲·企直通车”。开展“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30余次,运用法治体检、仲裁建议帮助企业治未病、消隐患,引导企业在法治轨道上规范经营、化解纷争。整合法律资源壮大助企服务矩阵,组织“助企服务团”以园区和商会为重点,上门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商事法律服务。开通法律服务热线,为法律服务短缺的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指导1200余次。

  推动仲裁服务数字化转型。全面应用“智慧仲裁”办案系统,构建了涵盖网上立案、信息化存储、电子送达、远程视频开庭、电子签名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仲裁案件审理模式,实现仲裁案件全流程在线办理,网上立案率保持40%以上。通过仲裁程序、案件材料全程数字留痕“可倒查可追溯”,提高了办案透明度,强化了全过程监督,有力保障了当事人仲裁权利和合法权益。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坚持开门办仲裁,让仲裁权在阳光下运行。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人士中聘任首批18名社会监督员,通过参加“仲裁开放日”、工作通报会等方式,常态化监督和督促仲裁员和仲裁工作者廉洁公正办案。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张瑞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