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聚黄河口 振兴好“丰”景丨打好“组合拳” 垦利区永安镇一村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4-10-30 15:47: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彦涵 赵奕宁

  编者按:近年来,东营市锚定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的目标定位,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创新实干,事争一流,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开设《乡聚黄河口 振兴好“丰”景》专题,展示东营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故事、展现美丽乡村新面貌,共同见证东营乡村振兴的成果。

  大众网记者 李彦涵 赵奕宁 通讯员 张雅秋 东营报道

  十月下旬的东营气温骤降,在远离东营市区的垦利区永安镇一村,猎猎的东风更是轻而易举地就将人吹透,让人不愿在室外多待一刻钟。但大闸蟹似乎很享受这样的温度,在位于一村的东营振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闸蟹养殖一号基地的蟹池内,无数拳头大小的大闸蟹惬意地在近岸的水底爬来爬去。

  岸上,蟹池旁的加工车间内,受雇的村民每天早晨聚集于此,熟练地按重量将大闸蟹分拣、捆绑、打包、发出。室外的温度丝毫没有影响到室内的火热。今年60多岁的一村村民叶玉喜是这里的“老员工”了,她负责将分拣好的大闸蟹进行捆绑,谈及这份工作,大娘笑得合不拢嘴。“我家就是一村的,每年大闸蟹上市这段时间我就来干捆绑,半天时间就有近300元的收入,收入高不说还离家近,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不只是叶大婶,每当大闸蟹上市季,一村许多村民都会来这里帮工并获得可观的收入。但谁又能想到,几年前的一村,家家户户还以种藕为生,一年到头只能挣个辛苦钱。

  垦利区永安镇一村是个不到千人的村庄,多年前,村集体年收入甚至不到1万元。近年来,在永安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的带领下,一村华丽转身,实现了从穷到有再到富的华丽蝶变,逐步实现了村美、业兴、人和的新气象。2023年,村集体实现收入445万元,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富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上文提到的东营振华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是一村扶持的农业企业,成立于2016年。2022年起,公司由村委、全体村民及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三方入股,业务也由之前的鱼类养殖转变为大闸蟹养殖。现共有5个养殖基地,占地面积8000余亩,年大闸蟹产量超150万斤。每个基地都分别设有冷库、恒温库、分拣中心和销售中心,除技术人员外,日常用工均为一村村民,这也使得万冬玲大娘这种年龄大、不方便外出务工的村民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与此同时,每年的分红也能给入股村民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

  行进在一村的道路上,基本在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能看到一块光伏发电板,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瑞将其称作“屋顶经济”。2023年,村“两委”牵头试点,村民集资120万在老旧学校和村委办公室屋顶安装了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315千瓦的光伏发电板,仅一年下来已累计收入23万余元。今年,一村创新模式,大力发展村民向发电企业出租房顶的模式,光伏发电板的安装、维护均不需要村民进行,安装户村民可实现年收入2000元至6000元。目前,已有100多户村民已经享受到了“坐在家里也挣钱”的美好生活。

  如今,一村的村民收入来源已由原先单一的莲藕养殖,发展成为集莲藕养殖、大闸蟹养殖分红、光伏项目收入三部分于一体的收入模式,人均年收入较之前提高数千元。

  有了新经济,老产业也不能落下。莲藕作为一村多年来的主要经济作物,因没有统一的销售渠道,长期以来都面临着被收购商压价收购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李瑞带领村“两委”外出学习考察,最终投资240万元,建设黄河口莲藕集散服务基地。“明年基地投入使用后,一村包括附近村子的莲藕都可以来这个基地统一集散销售,由基地稳定收购价格,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个人出卖时收购商恶意压价的情况,让种植户更多的获得实惠。莲藕销售完成正好赶上大闸蟹上市,能够让这个集散基地发挥最大的作用。”李瑞说,届时这个基地将形成“批发零售、规格分拣、品牌礼盒、恒温仓储、直播带货”全链条,并针对现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让一村及全体村民获得更多实惠。

  “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村资源为基础,在抓好集散基地运营的同时,继续寻求多方合作,对莲藕、大闸蟹、光伏等项目进行深度探索和发展,优化提升村庄发展思路,做到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选准产业、找对路子,突出产业发展优势,延伸拉长产业链条,走出一条‘党建+产业+村企+农户’的富民增收之路,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谈及一村未来,李瑞信心满满。

  永安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政法委员牛娜表示,长期以来,永安镇立足示范区农业资源禀赋、环境条件优越和发展基础坚实,按照“一核、一带、两区、多点”的总体布局,确定了“顶层规划引领、多元产业支撑、创优机制提效、联农带农共富”的工作思路,接续用力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协同推进黄河口大闸蟹、大米等盐碱地特色产业发展,引入京东线上数字平台,贯通“产、供、储、销”全链条,发展农文旅协同、产加销融合新业态,在盐碱地上蹚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鲍梓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