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评论员 李彦涵
2月10日,东营市召开全市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引发全市上下广泛关注。这场被誉为“新春第一会”的会议,为东营市新一年的高质量发展征程勾勒出宏伟蓝图,并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脚踏实地的创新举措,奏响了东营高质量发展的激昂乐章。
会议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稳定经济增长、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民生改善与共同富裕四大核心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从会议内容到东营的实践成效来看,东营不仅在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上走在前列,更在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了“东营速度”和“东营智慧”。
聚焦黄河战略,打造“国之大者”的东营样板。会议提出,要聚焦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样板区、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区、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和共同富裕先行区。这不仅体现了东营在国家战略中的责任担当,更彰显了其作为黄河入海口的独特区位优势。
东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征途上,已稳健地踏出了坚实的足迹。实施集成改革后,东营成功开创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进的“东营模式”,盐碱地也得以综合利用,昔日的“不毛之地”摇身一变,成为了“沃土良田”,借助科技创新与生态修复手段,成功培育出耐盐碱作物,不仅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更为全国盐碱地治理贡献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正如会议所强调的,东营正在努力在服务保障“国之大者”上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而这些成果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黄河战略的最好证明。
稳定经济增长,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为稳定经济增长,会议提出,要不断创新政策手段,全力支持企业稳岗稳产、增产增效,同时推动项目有序进行、滚动发展,并大力激发消费潜力,多措并举确保进出口稳定增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东营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展现其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
东营在政策创新上的实践可谓亮点纷呈,通过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扶持,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工、融资、市场开拓等难题,确保了企业稳岗稳产。同时,还通过优化项目推进机制,实现了重点项目的有序衔接和滚动发展。在能源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重点项目,不仅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这种“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的实践,正是东营在稳定经济增长中的成功之道。
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会议提出,要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五大行动”,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上再加力。这一要求,不仅为东营的产业转型指明了方向,更凸显了其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驱动理念。东营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征途上,已然成为先行者,引领着发展的潮流。通过实施“五大行动”,东营不仅成功打造了以能源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集群,还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凭借引进的高端科研机构与创新团队之力,成功破解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的难题,为产业转型筑起了坚实的科技基石。同时,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落户东营。这种“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的双轮驱动模式,正是东营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成功实践。
民生改善与共同富裕,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在促进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方面,会议提出要持续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城乡、油地融合发展,深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落实守好“一排底线”工作机制。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东营在民生领域的责任担当,更展现了其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城乡、油地的深度融合发展,使东营市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更是孕育出一批特色突出、产业繁荣的美丽村落。东营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提升了乡村的整体面貌。同时,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为民生底线筑起坚实的保障网。这种“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的双重推进,正是东营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生动实践。
此次“新春第一会”,不仅为全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以务实创新的举措,展现了东营市在改革创新中的担当与智慧。从黄河战略的落实到经济增长的稳定,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到民生改善的推进,东营市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新春答卷”。
正如会议所强调的,东营市要在服务保障“国之大者”上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而东营市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东营市正以“改革创新”为笔,以“高质量发展”为墨,书写着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