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评论员 李彦涵
近年来,非法金融活动呈现出专业化、网络化、隐蔽化的特征。从P2P平台爆雷到虚拟货币骗局,从非法集资到金融传销,各类金融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涉案金额屡创新高。这些非法金融活动不仅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更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重要课题。
非法金融活动的“画皮”与本质。非法金融活动往往披着“金融创新”外衣,打着“高回报、低风险”的旗号,利用公众对财富增值的渴望进行欺诈。一些非法集资平台伪装成正规金融机构,通过虚假宣传、承诺高额回报等手段吸引投资者。虚拟货币骗局则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概念,编造一夜暴富的神话。这些活动本质上都是击鼓传花的庞氏骗局,最终必然崩盘。非法金融活动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造成投资者巨额财产损失,还严重破坏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一些非法集资案件涉及人数众多,一旦爆雷,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同时,这些活动还为洗钱、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通道,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
非法金融活动的“温床”与土壤。非法金融活动之所以屡禁不止,与部分投资者急功近利的心理密切相关。在高收益诱惑面前,一些人选择性地忽视风险,甚至明知是骗局仍抱着侥幸心理参与。这种非理性的投资心态,为非法金融活动提供了生存土壤。金融知识的匮乏也是重要原因。许多投资者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识和风险意识,无法识别复杂的金融骗局。一些老年人群体更容易成为非法金融活动的目标,他们往往对新型金融诈骗手段缺乏辨识能力。监管体系存在漏洞同样不容忽视。面对快速变化的金融市场,监管手段和力度有时显得滞后。跨区域、跨行业的非法金融活动,也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构筑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防火墙”。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是当务之急。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特别是要针对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完善监管体系同样重要。要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同时,要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形成有力震慑。投资者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要认识到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对承诺保本高收益的产品保持警惕。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不轻信、不盲从。
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媒体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只有筑牢思想防线,完善制度保障,提升监管能力,才能有效遏制非法金融活动的蔓延,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让我们携手共建安全、健康的金融环境,让非法金融活动无处遁形。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