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长兴 幸福利津 | 全国媒体利津行探访山东道合药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5-04-09 16:2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彦涵

  大众网记者 李彦涵 张伟祥 赵奕宁 东营报道

  暮春时节的黄河入海口,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春潮。4月2日,当“全国媒体利津行”采访团走进山东道合药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时,精密仪器的嗡鸣声与研发人员专注的身影,瞬间将记者们带入生物医药创新的“未来实验室”。这家创立仅8年的企业,以“一地三园、三中心的千亩产业版图,在原料药与创新药领域劈波斩浪,书写着利津医药产业的“硬核答卷”。

  从“跟跑”到“领跑”的质变跨越

  步入企业展厅,氯沙坦钾、替米沙坦等降压药中间体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抗凝血王牌产品利伐沙班等关键中间体更是构建起行业技术壁垒。记者注意到,展柜中陈列的31项发明专利证书,恰似企业创新基因的“染色体图谱”。“我们每年将营收的15%投入研发,在胃肠疾病领域埋下的创新药种子,已进入临床Ⅱ期的关键阶段。”技术总监介绍道。

  在十万级洁净度的原料药生产车间,全自动生产线正将分子式转化为治病救人的希望。去年刚获批的首个原料药“塞来昔布年产量达300吨,这条生产线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让跨国药企主动递出合作橄榄枝。正如车间墙上“分子虽小,济世为大的标语,道合药业用纳米级的精准掌控,丈量着中国医药产业攀登世界高峰的步履。

  构建医药产业的“热带雨林

  站在企业沙盘前,“一地三园、三中心”的战略布局宛如精密运转的生态系统。东营生产基地的化学反应釜昼夜不息,济南医药研究院的试管折射着智慧光芒,潍坊技术公司的中试平台架起实验室与产业化的桥梁。这种“研发-中试-量产的全链条布局,被誉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北斗矩阵”,既破解了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又为区域经济培育出年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增长极。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模式尤其引人注目。企业与聊城大学共建的联合实验室里,高校教授与企业工程师正并肩破解纳米药物结晶的技术瓶颈。在院士工作站展区,韩国翰林院院士崔珍镐团队的入驻信息,印证着“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的发展哲学。

  离开车间时,春日暖阳正洒在现代化厂区。回望这片承载着中国医药人梦想的热土,记者忽然读懂门口“志同道合,达济天下”的真谛——当道合人将创新基因融入民族医药振兴的征途,这片黄河三角洲上的医药高地,注定要完善出让中国瞩目的利津方案。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