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美德文明风 做厚道山东人|韩冬:电力“多面手”,有副“热心肠”

2025-04-17 17:15:30 来源: 爱东营 作者: 商雅雯

  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有这样一位“多面手”:他是电力行业的“服务大百科”,手握40余项发明专利;他是“雷锋式献血达人”,24年无偿献血4万毫升,相当于77瓶矿泉水量;他还是困难家庭的“暖心人”,长期帮扶困难家庭和孤寡老人,坚持用善行点亮万家灯火。

  他就是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级专家,国家电网山东电力(东营)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指导员韩冬。多年来,他始终秉承“在平凡工作中服务发展,在平凡岗位上勇于创造,在平凡人生里积极奉献”的人生目标,工作上一岗多能,生活中奉献自我,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首届山东美好人物、山东好人等荣誉称号。

  技术攻坚,从技校生到行业标杆

  韩冬毕业于山东临沂电力技工学校,1993年,17岁的他被分配到东营电业局,在110千伏沙营站担任实习值班员。初入职场,对于韩冬来说,理论知识与现实工作难题之间的“鸿沟”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大。因为父亲也是电气机械专业毕业的,所以韩冬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成为一名工人,作为电力工人,他觉得千难万难,干就不难!凭借着这个务实的理念,20岁的韩冬成为公司最年轻的220千伏东城站正值班员和值班负责人。

  电力专业知识的“天书”难度吓退了不少莘莘学子,日夜颠倒的高危操作阻挡了很多入职员工的成长步伐,却成就了韩冬“用电服务大百科”的称号。多年来,他在变电、配电、营销等专业勤学苦练,多次在竞赛调考中获奖,发表论文、著作30余篇,完成40余项发明并取得专利,在生产经营中得到广泛应用。参与完成省公司级以上科技项目7项、重点工作8项,发表EI论文3篇、国际期刊5篇,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创新成果取得省部级奖项6项、地市级奖项6项、省公司奖项3项。将1项山东公司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到成都大运会25个重要场所客户侧,解决重大活动期间保电设备消防难题,得到客户和相关单位的高度评价,典型做法得到国网公司肯定。

  急难险重,“有韩冬无寒冬”

  2010年,东营某石化企业35千伏变电站内部故障跳闸,如果不尽快恢复供电,生产线上价值上百万元的原材料就会报废。当时,韩冬和妻子正陪孩子在外地休假,那也是5年来第一次全家一起外出,接到求助电话后,韩冬立即驱车一百多公里返回,协助客户处理事故,避免了重大损失。

  2022年1月,韩冬被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聘为高级专家。近年来,他多次担任保电专家和团队领队,出色完成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赴京保电、海军节以及上合青岛峰会等一系列国家级重大活动现场电力保障任务。在上合青岛峰会期间,韩冬负责的是国内外几十家新闻媒体入驻酒店的电力保障任务。面对全新的挑战,韩冬总结平时的工作经验与感悟,通过开展互动式讲座,拉近团队与酒店方的沟通距离,展现团队的专业性,提高自身团队的信任度,并帮助酒店查找供电用电安全隐患,确保保电工作顺利开展。

  “电力营销是服务社会的窗口,一言一行都代表公司的形象。”就是靠这样端正负责的态度,韩冬在客户那里获得了“有韩冬无寒冬”的好评。

  善小常为,乐于奉献温暖他人

  甘于奉献已融入韩冬的血脉,善小常为成为他工作生活的日常。

  2001年7月,韩冬正在东营市中心血站的扩建工程处勘查用电业务,在与血站工作人员的闲聊中,韩冬得知,每年市直单位都会组织献血。听完韩冬立刻撸起袖子:“我是O型血,从今天起,我每年都来献血!”韩冬的行为打破了身边人对于献血的恐惧,越来越多的亲戚朋友加入了献血队伍。

  在国家电网东营供电公司有一个志愿服务队,名叫“海蓬”,取意为像海蓬一样扎根盐碱地,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家住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杨大姐独自照顾着疾病缠身的老人,生活拮据。2012年,一位叫“海蓬”的陌生人来到她家,带来各种生活用品,还帮着收拾家务,逢年过节贴对联、送月饼。2013年,杨大姐突遇车祸住了院,家里的老人又不慎摔伤。“我躺在7楼病房,老人躺在16楼病房,我有时就想怎么不一走了之,这日子多难过呀。”杨大姐说,在这最艰难的时候,“海蓬”帮助她勇敢坚持了下来。出院后,杨大姐在社区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海蓬”。在开发区供电中心办公室,大姐拉着韩冬的手,既激动又高兴,眼泪不停地流着。韩冬宽慰大姐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这里有很多‘海蓬’人。”他的行为,影响了更多人,身边人经常说:“你不该叫韩冬,有你在的地方,就是温暖的!”

  多年来,他开设用电安全讲座,组织“善小·海蓬”活动帮扶弱势群体等。无论是献血还是做公益,他都初心不改,问心无愧。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社会作贡献的事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会一直做下去。”(来源:东营网)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