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在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的作业现场,一台形似“钢铁巨臂”的修井机正稳稳吊起井下管柱。与寻常井架不同,现场空无一人——操作员坐在驾驶室内,指尖轻点触摸屏,管柱就精准完成了拆卸。“过去浑身油污、寒冬酷暑爬井架的日子一去不返了。”他面前的屏幕上,压力数据、设备状态、三维井筒模型在实时跳动。这正是胜利油田胜机石油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机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修井机,它如同一位“油井手术师”,能以毫米级精度为老油井实施“微创手术”。
智能修井作业机在现场应用。
进入胜机公司总装车间,工程师们正在对新一代智能修井机做最后的调试。“传统修井作业风险高、劳动强度大,我们给设备装上了‘大脑’和‘眼睛’。”技术负责人敲击控制台,调出一组数据:通过融合物联网与视觉识别技术,系统能自动判断管柱下落位置,抓取精度达到0.1毫米;液压系统配备的32个传感器,可实时感知设备载荷变化,将事故率降低90%。更关键的是,远程操控模式让单井作业人员从6人减少到2人,破解了油田高危岗位“用工荒”的难题。
车间另一侧,电缸自动调平衡抽油机展现出了另一种“智慧”。记者看到,电缸取代了笨重的铸铁减速箱、平衡块等传动系统,当驴头上下运动时,控制系统会根据电流变化自动调节配重。“就像给抽油机装了智能秤。”技术负责人李宝华边启动演示程序边介绍:“传统抽油机能耗的30%浪费在平衡调节上,而这款抽油机可实时动态调平衡,节电率能达到18%。”目前该产品在胜利油田已应用超过50台,每年节省的电量相当于1.2万户家庭的用电量。
智能化装备的背后,是胜机公司带动的产业链升级。在本地供应企业天人机械公司的加工车间里,为智能修井机配套的精密液压阀块正在赶制。“胜机公司提供技术标准后,我们投入200万元改造了数控生产线,还购买了高精度线切割机器。”车间工人丁泳指着检测台上的阀体说:“国产化替代让成本降低了40%。”
这种协同效应还在持续放大。主营电控系统的樱洛电机为电缸抽油机开发了专用变频模块和静音举升电缸,全面替代了抽油机的旋转部件,解决了抽油机噪音大的难题。一张覆盖东营27家配套企业的智能装备制造网络已经成型。“我们近三年的本地采购额增长了150%,核心部件东营配套率超过75%。”胜机公司采购部科员刘霞说。
创新基因早已融入胜机公司的血脉。井控设备专家苏雨告诉记者,在胜机公司国家级技术中心,工程师们正在攻关新一代深海旋转防喷器。“传统设备在海洋高盐环境下的寿命只有5年,新设备的目标是提升到10年。”
近年来,胜机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连年增加,新技术产品收入达到16亿元以上。公司现有国家专利20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参与起草修订各类标准300余项,智能修井机还荣获了东营市一等高价值专利。如今,这些“山东智造”已走向全球,公司海外营收连年增长,产品覆盖70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胜机公司的测试场地,一排电缸抽油机在盐碱滩上安静运转。技术员的手机弹出告警:7号机电流载荷升高。他轻点“远程调参”,设备瞬间恢复如常。这种“无声的智能”,正是山东制造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不再依赖钢铁洪流,而是凭借数字神经与绿色基因,悄然重塑工业筋骨。
在朝霞的映照下,电缸抽油机的银色臂膀划出优美弧线;千里之外,工程师轻点屏幕便唤醒了钢铁巨臂——胜机公司正用智能装备重新定义石油工业。作为扎根地方60年的链主企业,他们以新质生产力为笔,在能源革命的壮阔画卷上,浓墨重彩地书写着山东品牌的创新力量。(来源:爱东营)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