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7月22日16时至23日21时东营市出现雷阵雨天气,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和7至8级雷雨阵风,全市平均降雨量34.6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东营龙居,达128.4毫米。全市3个站点大暴雨,17个暴雨,23个大雨,9个中雨,25个小雨。
东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第一时间赶至包靠责任片区和易涝重点区域,细致巡查排水设施运行状态,调配强排设备驻守。
东营市紧急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响应、积极应对,落实落细各项责任措施;市防指、应急、住建、农业农村、供电等部门紧盯雨情水情变化,强化指挥调度,加密会商研判,对各自行业领域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东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及时研判雨情、水情、工情、汛情发展态势,调度全市各县区(功能区)积极应对本次降雨,落实落细各项防汛应对措施。依托全市防汛指挥系统,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变化,重点做好中心城区、小清河、淄河等骨干河道、关键区域、关键水工设施的监测监控,加强与上游淄博太和水库、潍坊仁河水库等地的协调联系,根据来水情况及时研判对东营市的可能影响。全市重要河道、闸坝、水库责任人和城区泵站值班人员、城市防汛网格人员到岗到位;广利河和城区水系等河道水系提闸塌坝;沿河雨水直排口全部开启;易积水路段、小区、地下空间等重点区域落实应急强排措施,提前预置的应急排涝队伍和设备投入排水;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防汛队伍快速集结,开展积水快速外排。
国网东营供电公司迅速启动防汛保供应急机制,采取“远程监测和人工巡检”相结合的方式,对输配电线路、变电站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巡查。
自接到气象部门降雨信息后,东营市应急局按照《东营市应急管理局防汛应急处置工作方案》,立即启动响应,迅速组织防汛救援力量、设备按照既定预案到岗就位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整合积水强排、工程抢险、后备辅助、通用保障等四大类164支7228人的防汛抢险救援队伍,组建6支1000人的市级防汛机动队、8支1575人的县级防汛机动队,与消防部门联动,确保应急处突和跨区域救援能力;将全市59台套大型防汛抢险装备(含远程供水系统4套、移动排涝车17台、大型移动式排水泵38台)全部纳入重型装备简明卡管理,建立紧急调用负责人AB角制度,确保装备调用科学高效;针对282处村(社区)、企业、道路易涝积水点,坚持就近就便原则,提前匹配预置的救援力量及车辆装备,针对本次强降雨天气,已提前通知相关队伍,重点围绕59处重度易涝积水点做好预置准备,200人消防机动队及90台套大中型防汛抢险装备在岗待命,暴雨黄色及以上预警时即刻抽排。同时,启动“叫应”机制,4070名灾害信息员到岗;完成34个高风险村庄辨识,规划14处安置点,达到条件立即转移。市、县、乡三级应急系统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密调度检查,防汛负责人全员到岗待命,确保险情及时处置。
强降雨天气给城市排水防涝、市政基础设施、房屋安全、建筑工地、物管小区等方面的安全带来极大挑战,是防汛工作的重点区域。针对此次降雨,东营市住房城建管理局迅速响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面部署并落实各项应对措施。督促指导所有建筑施工工地停止作业,施工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同时加大对工地围挡、临时工棚、塔吊等设施设备的检查力度,防止发生倒塌事故。加强城市公园安全管理,组织力量及时清理公园内的树木断枝及残枝,避免坠落伤人,保障公园道路畅通。加大对广告牌匾的巡查巡检频次,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牌匾及时采取拆除或加固措施,维护城市公共空间的安全秩序。督促物业企业加强小区内部巡查,重点关注地下车库、低洼地带、配电房等关键区域,及时发现并处理积水、漏水等问题,确保住宅小区安全度汛。
农业农村部门全力做好强降雨应对各项工作。排查易涝低洼农田,备足抽水机、水泵等农田排涝设备,落实淤堵沟渠疏浚、清理竹节沟杂草等措施,全力做好应急准备。做好汛期防止因灾返贫致贫排查,各村全部建立排查小组,落实日常访视,帮助维修房屋,清理庭院和排水沟,保障农村独居老人安全。及时印发《全市主要农作物防汛排涝技术意见》,修订《全市畜禽养殖应对高温干旱洪涝灾害技术指南》,指导群众科学应对强降雨天气,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影响。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东营市农业农村局成立5个县级干部带队的农业防汛督导指导组,指导排查灾情隐患、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措施。强化与气象、水务、应急等部门沟通会商、协作联动,做好汛情灾情监测。
面对此次强降雨过程,国网东营供电公司迅速启动防汛保供应急机制,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和电网运行状态,及时掌握汛情发展动态,科学评估风险,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采取“远程监测和人工巡检”相结合的方式,对输配电线路、变电站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巡查,重点检查杆塔基础、拉线、电缆沟道等易受雨水影响的部位,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重点做好城市泵站、涵闸、医疗机构等场所电源检查,及时加固小区地下配电室阻水设施,确保汛期安全用电。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应急抢修队伍随时待命,保持通讯畅通,确保故障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抢修。主动对接非直供电小区,帮助制定抢修方案,提供技术指导和物资支援,最大限度减少降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来源:爱东营)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