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碧波万顷的渤海湾上,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近日,全球最大开放式海上光伏项目——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HG14海上光伏项目施工进度持续提速,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7.8亿千瓦时。随着该项目顺利推进,东营市新能源产业正加速形成规模效应,为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工业是东营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今年以来,东营市坚定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动标志性产业链培优塑强,发力主攻链条经济,深入推动新兴产业增量提质、未来产业突破发展,全市工业经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加速,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1至5月份,占全市增加值93%以上的24个行业保持正增长,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政策赋能、服务增效,工业稳增长底气足
穿梭于东营市各重大项目施工现场,厂房车间内繁忙有序,工业园区里日新月异,一线工人抢工期、抓进度、忙生产。
东营市将稳增长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东营市工业运行指挥部坚持日监测、周报告、月分析制度,密切监测工业用电量等先行指标和80家重点企业生产负荷,科学研判运行态势,靶向实施服务措施,保障企业稳岗稳产。
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东营市组织召开一季度企业家恳谈会,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企业、百个部门进工地”活动,推动解决企业困难问题167项。1至6月份,占全市增加值96%以上的25个行业保持正增长,其中,炼化、化工、橡胶轮胎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6%、12.8%和10.8%。
政策的真正落地离不开机制创新。东营市出台加力助企帮扶推动工业经济稳进提质若干措施,抓好专精特新等政策落实,开展19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政策宣讲,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持续优化融资服务,为426家企业提供应急转贷和担保资金68.83亿元,为4家企业争取省级供应链金融奖励资金547万元,推动21家企业纳入省“专精特新”专板。
项目攻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跑出加速度
近日,走进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医药产业园,多条生产线全负荷运转,全力赶制药品订单。该公司生物医药产业园总投资5.33亿元,主要建设中药材仓储及前处理车间、提取车间、综合制剂车间及立体仓储车间,产业技术走在了行业前沿。
多年来,该公司始终坚持以中药为主,发展合成药,拥有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小容量注射剂等多条生产线。作为山东省医药产业链主企业,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专业领域研发转型升级所产生的引领带动作用,带动配套企业进一步向高向上跃升,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互补,助力打造更高层次融链固链共同体,加快提升医药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当下,越来越多像凤凰制药这样的企业崛起,有力提升了东营市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发展优选项。
为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链长制”,东营市出台八大标志性产业链2025年工作要点,制定18项“链长”领衔攻坚任务,谋划实施总投资3262亿元的128个重点项目,新培育省级特色产业集群2个。
优势产业方面,坚持固本升级。突出抓好石化产业转型,东营港PX上下游配套项目申请上报国家,中国中化山东化工原料基地项目加快推进,鸿丰、玖德、亚通等百亿级项目加快推进,垦利石化AAS特种树脂等项目建成投产,与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签订合作协议,强化新上化工项目指导服务、评估评价,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炼化产业5.2个百分点。河口化工产业园扩区申请获省政府批复,广饶化工产业园、利华益、齐成入选全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园区及企业,入选总数居全省第1位。
新兴和未来产业方面,持续培育壮大。推动贵研贵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弘业作物绿色环保制剂等项目竣工投产,新材料、医药产业营收保持两位数增长。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落地项目35个,建设速度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推动合益气体B10硼酸及三氟化硼气体等项目投产,瞬捷AR数字车间入选省元宇宙应用“名景”,新打造3个省级低空领域重点产品和典型应用场景。
数字赋能、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不断壮大
在东营市兆鑫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模拟井智能检测中心,企业自主研发的封隔器正在进行“全息体检”。模拟井系统如同“数字医生”,能够模拟多种复杂井下工况,包括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并将产品检测数据实时同步自动生成“诊断报告”,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公司研发工程师仲辉腾介绍:“工具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要求压力在五十到八十兆帕之间,温度在120度到150度之间,我们整套模拟系统温度能达到300度、压力能到一百四十兆帕,以保证工具出厂符合市场应用需求。”
作为一家油田井下工具生产加工企业,封隔器等井下工具需要长时间在地下高温、高压环境下进行作业,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酿成超过产品价值百倍甚至千倍的经济损失。为此,企业成立研发团队,每年拿出6%以上的营业收入用于产品研发,先后获得100余项研究成果和80余项国家专利等知识产权。研发的高温高压井下工具系列产品,耐受参数较国际同类产品提升2%以上,打破了海外高温高压定制化油田井下工具领域多年的技术垄断。
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东营市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启动实施科技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推动全市科技企业固本、扩量、育强。开展研发“清零”攻坚,组织企业按照“六有”标准完善研发体系,并对172家研发投入超千万的企业建立研发数据工作台账,全市研发投入总量和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连续三年实现增长。
东营市加力培育数字产业,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扩量倍增行动,加快总投资133亿元的26个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建设,胜软跨行业数字赋能平台项目入选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新培育省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14个,1至5月份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95%。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风能原动设备“产业大脑”建成省级示范,新培育23个先进级智能工厂,2个项目入选省级“工赋百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试点,胜软科技试点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并获得奖补资金。实施“人工智能+”行动,5个项目入选省工业领域行业大模型“揭榜挂帅”攻关项目,3个平台入选省首批优秀工业领域大模型服务平台。
坚持实业为本锻造硬实力,激活“创新基因”积聚新动能。在东营这片热土,工业经济发展正书写更精彩的篇章!(来源:爱东营)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