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科技局助力民企勇闯新材料“无人区”

2025-09-10 09:18:32 来源: 爱东营 作者: 张姝睿 孙海冰

  在山东东珩国纤新材料有限公司氧化铝短纤维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收集高温烧结后的氧化铝短纤维。

  创设市科技创新股权投资模式

  制订《东营市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创建方案(试行)》《东营市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项目推介管理办法(试行)》,整合东营市国投集团及省财金创投、上海科创、启迪创投等第三方创投机构资源,针对科技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股权融资需求,创设“拨投结合”“孵投结合”“奖投结合”“贷投结合”“引投结合”等新型科技股权投资支持模式,打造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股权投资服务生态链。

  “若不是东营市科技局送来政策‘及时雨’,我们氧化铝纤维产业化项目可能就卡在‘半山腰’了。”谈及企业发展历程,山东东珩国纤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成琛感慨不已。作为国内首家实现氧化铝纤维产业化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东珩国纤的成长轨迹,正是东营市科技局以科技金融“组合拳”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氧化铝纤维,这个被国外企业长期垄断的高端新材料品类,一直是国内产业升级的“卡脖子”难题——既要突破核心技术壁垒,又要扛住前期高额投入的压力。2018年东珩国纤成立时,凭着自主研发的“溶胶——凝胶”工艺,总算啃下了技术“硬骨头”,计划上马千吨级氧化铝纤维生产线。可新材料行业“投资大、周期长”的特性,很快让企业犯了难:前期3.5亿元投入已用得差不多,后续设备改造、工艺优化及市场拓展面临“断粮”风险,生产线建设一度按下“暂停键”。

  “企业有难处,我们就得第一时间跟上。不仅要送政策,更要搭好资本的桥。”东营市科技局科技金融科负责人李成凯坦言。针对企业资金难题,东营市科技局迅速组建专项服务组,一边把税收减免、研发财政补助等政策精准送到企业手上,手把手指导申报兑现,帮企业缓解燃眉之急;一边依托全市“拨投贷保”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将东珩国纤列为重点培育对象,全力推动其成为全市首个市级科技股权投资项目落地企业。最终,企业成功拿到东营山财金石创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4000万元首期注资。这不仅让东珩国纤的生产线“重获新生”,更标志着东营市科技股权投资工作实现“从0到1”的突破——此后,岩芯能源等12家企业接连获得省级科技股权投资支持,全市科技股权投资工作一步步迈出实质性步伐。

  资金难题解决了,技术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也得打通。东营市科技局持续跟进服务:主动牵线东珩国纤与武汉纺织大学,共同组建研发团队;针对企业需要的非标准生产设备,协调高校为设备供应商提供特种装备改进方案;指导企业把产线拆分成不同工艺单元,分步推进设备改造、调试,再实现单元联动。就这样,国内首条氧化铝纤维制品生产线顺利建成,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举打破了三菱、3M等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

  如今的东珩国纤,已成长为拥有25名硕士以上研发人员、建成市级重点实验室、“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的“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后续3年还将追加1.5亿元投资拓展下游产业链。

  东珩国纤的破局,并非个例。近年来,东营市科技局聚焦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着力打造“拨投贷保”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民营企业。在“贷”的方面,截至2025年6月底,全市科技企业贷款余额762.87亿元,同比增长37.81%;2025年以来,累计新发放再贴现科创引导额度10.83亿元,支持科技企业1432家(次)。在“投”的领域,创设5亿元科创基金,推动岩芯能源等12家企业获省级科技股权投资支持,东珩国纤成为首个市级科技股权投资项目落地企业,实现科技股权投资工作“零的突破”到“持续进阶”的跨越。东营市科技局还常态化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年”“科技金融县区行”等活动,2024年以来累计举办对接会13场,为80余家次金融机构、500余家次科技型企业搭建互动平台。同时,推动1268家企业入驻“科融信”增信平台,263家企业通过增信评价,让企业“信用”变“信贷”,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

  从“纾困解难”到“赋能成长”,从“单点突破”到“体系支撑”,东营市科技局以实打实的举措,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如今,在科技金融的强力助推下,像东珩国纤这样的科技型民企不断涌现,正加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抢占产业高地,为东营市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黄河三角洲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来源:爱东营)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