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记者 王丽臻 东营报道
9月17日,东营区召开2025“品质民生·幸福万家”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化体育惠民专场。东营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七级职员隋红霞出席发布会并介绍相关情况。
隋红霞表示,文体惠民,一头连着城市的文化底蕴,一头系着群众的幸福指数。东营区始终把“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办什么”作为出发点,让文化的滋养更贴心、体育的活力更可及,让“文体惠民”从口号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筑牢“身边阵地”,让文体服务“触手可及”
东营区聚焦“15分钟生活圈”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体基础设施,让其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文体阵地。
持续推进基层文体设施完善升级。目前已实现全区所有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有27个文化馆社区分馆,6个图书馆社区分馆;提升改造史口镇油郭村、黄河路街道科怡社区等10处基层文化场馆功能,雅苑、物华、胜凯等6个社区文化空间,重点打造1处“星火城市书房”,4处示范性“乡村文化礼堂”;室外公共健身器材应配尽配,新增居民小区(行政村)健身器材2800余件;持续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已建成使用的体育综合公园20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6平方米,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图书借阅、艺术培训、展览演出、休闲健身等服务,城乡文体阵地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阵地。
持续优化公共文体服务环境。严格按照公共文化场馆服务规范,区文化活动中心融入工人文化宫、文化馆、图书馆、吕剧保护传承发展等阵地资源,设有网球场、篮球场、门球场、休闲公园等室外活动阵地,包含最美发布厅、特色宣讲室、图书室、书画室、职工文化剧场等38个室内功能场所,打造成集理论宣讲、公益培训、文化娱乐、健身服务、图书阅览、志愿服务、科学普及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体服务平台。全面落实区文化馆、区图书馆、镇街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年免费开放,全力打造更加便捷舒适的群众文体活动阵地。
持续提供优质文体服务。深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结合传统节日节点,先后举办“文化馆里过大年”、第三届少儿现场书画大赛、“粽享六一·童画端午”少儿美术展、“图书馆喊你来读书”“书香五月‘阅’动油城”等特色活动50多场次,累计服务群众10000余人次;开展东营本地作家作品专场朗诵会、青禾小讲堂、“馆员姐姐讲故事”等品牌阅读活动50多场,开展“发现图书馆之美”书香研学活动,吸引1200余名学生参加;提供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剧场、排练厅等场地支持,鼓励社会文艺团体、文化骨干带领群众自主排练节目、开展活动200多场次,让文化活动中心真正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
送上“定制服务”,让文体服务“暖到心里”
东营区紧密围绕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润民、体育强民的服务宗旨,采取“百姓点单我演出”“百姓参与我服务”的形式,根据需求将群众喜爱的文体活动送到群众身边。
群众性文体活动精彩纷呈。聚焦“全民参与”和“群众的文化群众办”,成功举办“金蛇献瑞迎新春 活力幸福新油城”元宵节大型广场文艺展演,表演队伍近1000人,线上线下观众达3000余人次;成功举办2025东营区“城南庙会·妙汇城南”新春嘉年华、“春潮蛇舞 幸福油城”2025油城庙会等特色文旅节庆活动10多场;创新打造“2025·油城星计划”群众文化品牌,举办星光唱将、戏曲曲艺、合唱、舞蹈民俗等专场海选5场次,吸引参赛选手1500余名,线上线下参与群众突破3万人次。高标准承办2025年全国龙舟大联动活动黄河口南北龙舟公开赛暨山东沿黄九市龙舟赛、“好运山东”黄河口(东营)公路自行车赛等标杆赛事,举办第十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及“百千万”三大赛事、社区运动会1100场次、体育“五进”活动100余次,形成“季季有主题、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人人可参与”的群众体育活动格局。
文化惠民活动全面开启。启动“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活动,全区29支社会文艺团体队伍近1000名基层文艺工作者进村入社区进行文化惠民演出,节目内容涵盖戏曲、歌曲、小品、舞蹈等10多种艺术形式,让文化发展成果广泛惠及油城群众。积极开展“好戏惠民”—新创、传统吕剧剧目巡演40场,举办2025戏曲文化月、吕剧赶大集、吕剧进商圈等特色文化惠民活动20多场,实现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大戏、看好戏”;精心组织“图书赶大集”“黄河大集”图书流动服务、“书香传递文明·阅读点亮生活”图书漂流等系列活动30场次,将优质文化服务精准送到基层。
非遗特色活动亮油城。先后组织开展“吾悦广场跨年活动”非遗市集、“宴游油城·拾忆漫巷”五一促销快闪、2025年“文化自然遗产日”东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非遗一夏”非遗市集等非遗展示展销活动20余场次,带动文旅消费效果凸显;持续开展各类非遗技艺体验、传承传习活动,在吾悦广场国潮非遗馆开展嵌银、古法平裁旗袍盘扣制作、大漆金箔耳饰、剪纸等10余门课程50余课次,受益群众1000余人次,让越来越多的油城群众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
提供“公益培训”,让文体服务“精准对味”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艺公益培训的平台就搭建到哪里,在全区形成了群众文化人才培养、参与和带动的良性循环机制。
优化“新六艺”公益培训体系。东营区文化馆总分馆联动贴心提供群众欢迎、精彩纷呈的书法、非洲鼓、舞蹈等19门系统化公益培训课程,上半年培训学员突破10000人次;针对青少年群体推出寒暑假特色课程,开设街舞、模特走秀等8期培训班,惠及青少年3000余人,让广大市民处处享精彩、时时有收获。
配送“专业培训”到群众身边。精准对接基层文化需求,大力实施吕剧人才培育工程,持续深化“吕韵沃土深植”公益文化服务项目在10多个社区落地,举办吕剧戏曲化妆培训班15期,群众性小戏小剧辅导10期,切实提升吕剧爱好者在塑造角色形象、展现戏曲表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等方面的素养;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完成16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为居民传授运动技能、提供科学健身指导。
特设“少儿培训”迸活力。为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组建“吕润春苗”青少年吕剧社团、少儿合唱团队,常态化培训授课60余课时;开设暑期“吕韵”、声乐、围棋、走秀等8门60节艺术课程,创新性融入素质拓展、活力体育锻炼等多元化课程,受益学生达2000人次,为300多个家庭化解了暑期看护困扰;在中小学常态化开展盐垛短穗花鼓、西商锣鼓等非遗代表性项目96课时,共培训学生5700余人次;围绕阅读启蒙、传统文化体验、手工创意等主题,策划“寒韵书香”公益培训、“图书馆里的非遗”、端午节国风手作等培训课程策划120期,邀请专业教师授课,吸引3000名儿童参与,从艺术培养、潜能开发到身体健康,全方位助力孩子成长。
隋红霞说,文体惠民,既是满足群众需求的“民生答卷”,也是提升城市活力的“发展密码”。下一步,东营区将继续倾听群众声音,切实办好东营区文体领域民生实事,用更优质、更贴心的文体服务,让东营区的发展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更有质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在文化滋养中感受幸福、收获力量。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