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记者 陈子昊 李婧 东营报道
9月29日,黄河流域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赋能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暨2025年“质量月”联动提升活动在黄河入海口城市山东东营举办。本次活动由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东营市人民政府、垦利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强国建设”为主题,通过经验交流、成果发布、技术推介与实地观摩,凝聚沿黄九省质量共识,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质量动能。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二级巡视员李常青,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吴承丙,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必昌出席活动并致辞。
李常青在致辞中强调,黄河流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和特色农业基地。沿黄九省区联合开展“质量月”活动,在知识产权、标准、计量等领域先试先行,省际联动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他要求沿黄省份深入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三方面发力:一是加力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建设,推动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一链一策” 提升产业链质量,“一县一品” 打造区域特色;二是筑牢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基础,优化质量基础设施资源配置,深化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要素集成应用,主导制定新兴领域国际标准;三是深化区域质量交流合作,不断完善区域质量标准合作机制,激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创新活力,构建更高水平的质量标准协同发展体系。
吴承丙指出,近年来,沿黄九省区市场监管部门在总局指导下密切协作,在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知识产权省际合作、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联合印发《黄河流域区域协同地方标准采信互认工作规则》,成立国家水资源计量装备产业联盟与黄河流域“9+3”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联盟,共建共享 275 件重点地理标志名录产品,构建起跨区域质量协同发展体系。
吴承丙介绍,山东省深入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建设:培育中国质量奖获奖企业3家、全国质量标杆74个,推出“好品山东”品牌523个;支持217家链主企业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在136个县市区全面开展质量强县建设,4个县市区入选全国质量强县培育创新试点。他提出三点建议:用好质量工作“工具箱”,推广绿色标准认证、推进碳计量与水计量建设,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质量提升;加快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科创平台,推动行业节能降碳,共同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促进流域内质量基础设施共享互认,深化省区合作,共同构建黄河流域质量治理新格局。
陈必昌在致辞中介绍,东营市以质量强市建设为引领,系统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持续深化质量创新、标准提升、技术迭代,全市质量工作取得新进展和系列成果。本次活动推动沿黄城市更高水平实现质量协同、产业合作,促进全流域质量工作优势互补、整体提升,东营市将学习运用本次活动成果,深化与沿黄城市在多个领域合作,为促进质量强国建设、提升黄河流域质量治理能力作出东营贡献。
活动现场,发布了沿黄九省质量强企、强链建设典型案例与质量强县建设经验做法,展现流域质量发展的集体智慧。同时,沿黄九省质检机构分别推介质量基础设施特色项目,并共同发布检验检测服务效能提升倡议书,提出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机制,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天下午,与会人员实地观摩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珩国纤新材料有限公司、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距离学习企业在智能化改造、新材料研发、地理标志产品培育等方面的质量提升实践。
沿黄九省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同志、相关县区政府代表、技术机构与企业代表,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负责同志,东营市政府、垦利区政府负责同志,各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同志,以及省内外媒体记者等参加活动。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