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连阴天不敢出门,蹲起都费劲,没想到来卫生院针灸加中药调理两个月,关节不疼了,走路也利索了。”52岁的牛全美坐在河口区河口街道卫生院明亮的诊疗室里,向记者细数着就医带来的变化。
让牛全美赞不绝口的不止疗效,还有就医环境的变化。“以前卫生院挤在小区里,又暗又小,针灸只有3张床,一查体就得停诊。”她指着宽敞通透的诊疗区域说,“现在床位增加到10张,停车也方便,来就医的心情都不一样了。”今年4月试营业的河口街道卫生院新院区,正是我市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的生动缩影。
“我们基层医生最缺的就是技术支持,现在有了医共体专家手把手教,还能参加省级适宜技术培训,看病更有底气了。”河口街道卫生院副院长、中医骨干张胜林深有感触。这位80后医师在医共体平台支持下,参加省级扶阳针师资培训后将特色技术引入基层,还创新应用热成像技术让针灸前后的经络气血变化可视化。“患者信任度越来越高,我们干事的劲头也更足了。”
技术赋能之外,数字平台让优质医疗资源也突破时空限制。河口区构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远程心电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全覆盖,3至4分钟即可完成数据传输,10分钟内出具诊断结果,目前已通过入户筛查及早发现并救治22例心梗患者;远程影像、远程会诊平台则让基层患者“不出乡镇”就能享受上级专家诊断服务,有效破解了基层专业医师不足的难题。
“门诊慢病患者在二级医院报销75%,在我们基层医院能报销90%,加上离家近、预约方便,真是省心又省钱。”河口区卫健局医共体办公室负责人徐倩给记者算了一笔实惠账。据悉,通过医共体中心药房统一采购配送,河口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品规从不足300种增至1157种。作为省级县域医共体审方中心建设试点,处方合格率显著提高,让群众用药更安全、更有保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市精准对接群众所需、基层所盼,以“高位统筹、资源整合、服务创新、医防协同”四位一体改革路径,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让基层医疗服务既有民生温度,更有发展力度。
如今,这样的民生利好已在我市全域铺开。目前,全市5个县区已全部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逐步构建起“政策保障强基、资源下沉增效、服务同质提质、健康管理扩面”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数据显示,全市基层诊疗量占比稳定在63%,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患者感受度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从河口街道卫生院的床位扩容、技术升级,到全市范围内的资源整合、服务创新,东营市正以医共体建设为有力抓手,让“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区、康复回基层”的民生目标逐步成为现实,用实实在在的医疗保障成效,绘就出全民健康的幸福图景。(来源:爱东营)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