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彦涵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记者 李彦涵 东营报道
在11月20日举行的东营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上,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焦点。有媒体记者提问:“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请问在‘十四五’期间,东营市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培峰就此进行了详细解答,系统介绍了该市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群体等三类重点群体就业方面所采取的系列精准举措及显著成效。

刘培峰表示,“重点群体就业稳,则就业大局稳。”“十四五”期间,东营市始终坚持将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放在首要位置,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多管齐下,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方面,东营市全力扩岗位、搭平台、优服务,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十四五”以来,全市已促进1.7万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聚力“扩岗位”,稳定就业主渠道。持续巩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作用,通过实施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累计减少企业用工成本6.33亿元;运用稳岗返还、扩岗补助等补贴政策,惠及就业岗位97.85万人次,有效激励企业吸纳青年就业。
着力“搭平台”,畅通人才对接路。深入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行动计划,高标准打造“黄河入海·才聚东营”系列人才招引活动品牌,五年累计举办活动超过300场,年均提供岗位3.3万个,每年吸引超过3万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来东营就业发展。
全力“优服务”,提升就业帮扶效。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打造集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求职招聘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和就业见习活动,累计募集见习岗位2.2万个。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提供“1131”精准就业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联系服务率保持100%。
精准施策,推动农村劳动力群体增收致富
在促进农村劳动力群体就业方面,东营市统筹推进产业、就业、创业、职业、乐业“五业联动”,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和增收。
引导就近就地就业。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支持县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创造更多本地就业机会。其中,广饶县成功揭榜领题全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集成改革项目,河口区被列为全省“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推进单位。
支持返乡创业带动。加大对农民工创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十四五”期间累计为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7亿元。通过举办返乡创业农民工大赛等举措,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深化劳务协作输出。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和沿黄九省区协作机制,积极吸引省外劳动力来东营就业兴业。注重劳务品牌培育,打造了“胜机油服”“为民劳务”等10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务品牌,有效带动就业6万人以上。
兜底帮扶,护航就业困难群体安稳就业
对于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东营市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供给,用心用情用力为困难群体顺利就业保驾护航。“十四五”以来,全市促进7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开展精准化帮扶。健全城乡一体化就业援助体系,加大对长期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跟踪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期间,累计为21.8万人次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4.15亿元,代缴医疗保险费0.78亿元,有效保障其基本生活。
实施兜底性安置。大力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累计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3.09万个,发放岗位补贴7.57亿元,成功安置城乡就业困难人员3.4万人,发挥了“兜底线、救急难”的作用。
推动常态化服务。深入开展“社区微业”行动,积极开发、归集、发布一批“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推动就业公共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提升服务的可及性和实效性。
初审编辑:李彦涵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