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6 10:46:00 作者: 来源:东营房产网 我要评论
编者按:现在,80%以上的买房人都是贷款买房。那么,月供占家庭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比较合适呢?根据专家测算,如果购房还贷支出只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0%以下,应该是安全的。也就是说,如果家庭月收入是5000元,每月的房款月供不应超出1500元;如果家庭月收入是8000元,每月的房款月供不应超出2400元。那么,如果你的家庭月收入5000元,没有房的你可以考虑买套房自住,已经有房住的你可以考虑“以旧换新”将自己的家“升升级”,不必“升级”、手中还有点“闲钱”的甚至可以考虑买套房尝试投资。下面小编就总结了月收入5000元左右,但住房情况却不同的三种家庭,分别讲述“购房攻略”和为他们推荐的房源,希望对大家置业有所帮助!
购房原则:买得起还要住得起
根据调查,月收入5000元的“无房族”,大多为经济收入比较稳定的中青年人。
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随着楼市小户型、二手房的增多,交通的发展,公交沿线郊区低价位住宅的兴建,“租房不如买房”、“改变生活”等生活理念使这类月收入5000元的“无房族”成为“买房生力军”。
另外,低总价、低首付、低月供的小户型的出现,使很多月收入5000元的租房一族毫不犹豫地迈进“购房大军”。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买房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不是增加负担,要量力而行,买自己买得起的房子;二、既然是过渡性“买房”,所买的房子应该具有一定的“变现性”,即要具备一定的投资潜力。
购房前的两大步骤
首先,为了避免“买房增加生活负担”这一风险,购房前,要先对自家的财产做周密而细致的评估,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找出相应的地段和楼盘,这样要比找完房子再算价钱明智得多。
第二,看购房后的家庭收支状况,在计算家庭收入时应侧重固定可靠的来源,如工资、银行存款利息、债券利息等;家庭支出包括每月的月供、物业管理费、水电煤气、电话、正常生活开支、娱乐教育费用等。据专家测算,如果购房还贷支出只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0%以下,应该是安全的。大部分买房人都是贷款买房,如果家庭月收入5000元,每月的房款月供应该不超出1500元。但如果收入预期增长前景比较看好,也可以适当提高比例。
第一次买房只要合适的
对于首次置业的青年人来讲,买房没什么经验可谈,但从某种意义上讲,置业的意义不只是选择一所房子,消费方式、家庭构成、职业规划等等都可能因此发生根本变化,那么,年轻人究竟该怎样买房子呢?
基本原则: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业内人士指出,首次置业,挑选适合自己目前需求的应该是基本准则。否则将可能面临的是买得起住不起的尴尬。每个月的供房款占去收入不小的一部分,还有物业管理及水电煤气等费用,可能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年轻置业人群一般都刚从大学毕业不久,工作年限不长,初入社会,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再加上生活必需品要不断配齐、同事同学关系的维护、各种社交场合的投入以及参加各种培训的费用都将是不可避免的。
专家建议,买房前要清算一下自己现有的“现金流”,包括存款、现金、可以套现的股票等。根据“现金流”,考虑付款方式和所能支付的首付款,从而考虑所购买的房子的总价。此外,还要看购房后的家庭收支状况。计算家庭收入时应侧重固定可靠的来源,如工资、银行存款利息、债券利息等;家庭支出包括每月的月供、物业管理费、水电煤气、电话、正常生活开支等等。
单身一族:追求实际
单身人士正处于创业阶段,购房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既要考虑眼下居住的方便,还应考虑日后转手,购买时总价低是关键。如果以后工作岗位有变动,也可随之调换住房,而原住房如处于成熟社区,出租或出售都将十分容易。
小户型住宅总价不高,同时配备也很齐全,正契合了年轻群体的需要。购房时总价最好控制在30万元以内,交房标准最好为毛坯房。在楼层、朝向、采光等细节问题上,则无需过分计较,便宜实惠才是上策。在付款方式上,建议采取银行按揭。
年轻夫妻:两房较适宜
这一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与单身一族相似,虽然已婚但双方仍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但是积蓄不多,家庭月收入较高,在购房时一般会得到父母的赞助,因此,地理位置也是购房时首选因素,对交通、配套、小区品质的要求较高。
但年轻夫妇置业时,必须考虑到将来有了小孩或双方父母一同暂住的需要,购房时最好选择两房单位,70平米左右的小户型物业,总价控制在40万左右,只要交通方便,周边配套齐全,以后换大房还可以用来出租。
现在众多设计精巧的小户型物业,由于总价低、置业门槛低,加上大多数项目位于成熟的城市中心地段,配套设施完善,因而比较适合以上置业者作为阶段性、过渡性置业的首选。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