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房价现“假摔”5月均价上涨超一成

2014-06-19 08:58:00    作者: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一线城市 均价 假摔 房价 中原地产
[提要]具体到北上广深四个城市,5月份新建商品房住宅成交均价分别为26436元/平方米、27651元/平方米、16457元/平方米和25141元/平方米,环比涨幅分别为1.6%、6.6%、14.4%和1.5%,同比涨幅为10.1%、17.9%、21.1%和10.2%。

  在楼市看跌情绪越来越浓厚的情况下,一线城市究竟跌了多少?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3072元/平方米,环比上涨3.7%,同比上涨10.6%。可见,5月份市场成交价格并未出现明显下跌。在一线城市中,上海、广州涨幅最明显。

  从这一成交数据来看,“降价风”并未真正刮到一线城市。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发现,北京一些新入市的项目看似调低了售价,但仅是参照与之前预期的报价,相比于项目前期价格,售价处于微涨,最多平价入市,并未出现大面积实质性降价。

  “尽管半年业绩是房企年度的重要指标,但还不足以令其为了完成业绩而放弃对利润的追求。”昨日(6月17日),德佑地产分析师赵葆根对记者表示,大范围、大幅度的降价尚要等到“金九银十”以后。

  一线城市房价依然坚挺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数据显示,从二季度来成交量超过135套的住宅项目看,合计有12个项目,这12个项目成交均价相比一季度,只有3个项目环比下降。通州、大兴、房山有6个项目成交均价涨幅超过10%。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大多数项目相比前一季度均价都有至少1000元的涨幅。

  “目前北京楼市特别是新建住宅,还未出现明显价格调整。”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市场变化看,从2014年初的火热到降温,新建住宅市场的变化更多还体现在去化速度上。

  某房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5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3072元/平方米,环比增长3.7%,同比增长10.6%。5月份成交均价比4月份上涨了829元/平方米。显然,5月份市场成交没有如预期,房企并没有明显的价格松动。

  具体到北上广深四个城市,5月份新建商品房住宅成交均价分别为26436元/平方米、27651元/平方米、16457元/平方米和25141元/平方米,环比涨幅分别为1.6%、6.6%、14.4%和1.5%,同比涨幅为10.1%、17.9%、21.1%和10.2%。

  某营销集团上海公司总经理黄晓云表示,从其公司代理的上海90多个项目来看,上海商品住宅的供应量和成交量的不平衡程度在加大。但是市场价格依然比较坚挺,有5%的价格下跌且杀价可以对外宣传,实际降价的一个都没有。

  降价或出现在“金九银十”

  “降价是否能够获得市场库存去化,有待进一步观察,特别是对于老项目来说,后期降价面临很大风险,对于一些还未入市的新项目,可以采用平价入市的策略。”北京一家房企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去年很多高地价拿下的项目,更不会轻易选择让利入市,“更多项目会选择放缓入市的脚步,一方面积累更多的有效客户,另一方面也对价格有了支撑。”

  在记者的采访中,北京昔日一地王项目原本计划在今年春节过后入市,但据其内部人士透露项目入市将推迟到“金九银十”。

  显然,成交量的放缓削弱了房企入市的信心,也加速了房企未来推盘的压力。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全国35家上市房企发布了前5月数据,35家房企5月单月签约1170亿元,环比上涨5%,但整体完成状况并不乐观。

  从完成年度目标情况看,在35家房企中,除恒大、万科等个别企业完成得比较好外,其他企业普遍较差,平均完成率仅29%,完成任务不足30%的企业达22家。

  高和投资董事长苏鑫则表示,虽然市场成交低迷,但上市房企并不会轻易在年中就下调销售目标,否则资本市场会用脚投票,“有可能的是在近期选择一两个项目降价冲全年销售目标,尤其是个别非核心区域,降价能大幅去化的楼盘或个别项目的尾盘。”

  德佑地产营运副总经理顾非凡表示,就目前情况来看,6月市场恐很难有大起色,而随后的7、8月是楼市的传统淡季,开发商将把销售的重心放在“金九银十”,届时降价促销的大范围铺开将是大概率事件,不过想要达到2011、2012年的降幅存在一定难度。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