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夏日炎炎,青春激扬。为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青春心向党·延续中国魂”实践队于7月25日起,开展了以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传承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活动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结合实地调研和数字化应用,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模式,让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探访红色场馆——触摸历史脉搏
实践队成员先后走访了青岛市党史纪念馆、青岛市博物馆、一战遗址纪念馆、青岛工人运动纪念馆以及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在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青岛地方党史沿革、工人运动发展以及革命先烈的奋斗故事。通过观摩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及实物资料,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此次实地探访不仅加深了队员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也为后续数字化传播提供了丰富素材。
实地调研问卷——倾听青年与市民声音
团队还深入社区和红色地标开展问卷调研与现场访谈,收集市民、游客及青年群体对红色文化认知度、传播方式偏好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需求。调研结果显示,青年群体希望红色文化传播能够更加生动、互动和贴近生活。队员们利用这些数据,分析红色文化传播的痛点,为后续结合数字技术的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虚拟讲解员开发——技术创新点亮红色记忆
依托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专业优势,实践队自主研发了“虚拟讲解员”,将虚拟数字人技术与红色文化内容相结合,为参观者提供智能讲解与互动问答服务。同时,团队将虚拟讲解员嵌入自建的“青岛红色文化网站”,让参观者可以线上体验沉浸式的红色文化教育。这一创新实践,将冰冷的数字技术转化为温暖的红色记忆载体,构建起历史与现代之间的“数字桥梁”。
红色文化网站建设——打造数字化传播新平台
团队正在搭建“青岛红色文化”数字平台,整合全市红色场馆的开放时间、门票信息及历史背景资料,为游客规划参观路线提供便利。平台特别开设“老照片修复”板块,通过多模态技术还原历史影像,让红色记忆焕发新的生机。数字平台的建设,不仅拓宽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渠道,也让红色教育更贴近青年生活,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
青春实践彰显责任担当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青春心向党·延续红色魂”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用科技手段赋能红色文化传承。队员们表示,将继续完善虚拟讲解员与网站功能,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红色教育传播。通过此次活动,青年力量得以在爱国主义教育创新中展现生机与活力,也为推动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贡献了青春智慧。
实践队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对红色基因的坚守与传承,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将红色文化延续到更多人的生活中,让历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李云帆 尹贻娜)
(广告)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