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酒成为白酒转型信号

2015-01-21 10:37:00    作者:林文龙 王远征   来源:新京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定制;白酒企业;白酒营销;定制业务;白酒市场
[提要]”  五粮液方面表示,成立创艺酒公司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建立个性化产品的定制酒机构。但未来,白酒营销渠道会做到扁平化,减少中间环节,加大终端的服务体验营销的支持力度,培育消费者的口感,这是一个趋势。

  2014年,白酒行业发生的大事,几乎都与定制酒有关。受白酒市场深度调整的影响,众多酒企纷纷下沉渠道。深耕大众用酒市场的同时,个性化定制成为行业的热门话题。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知名酒企都将定制酒作为调整期的重要探索。业内人士认为,名酒企打定制概念,本质上是营销模式、产品的创新,目的还是为了招商,挖掘更大的市场潜力。

  定制酒成为酒企“必争”之地

  记者了解到,对于知名酒企来说,定制酒市场似乎成了“必争”之地,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酒企纷纷在定制酒这个舞台上奋勇直前:汾酒将定制酒业务分为私藏定制酒和创意定制酒;西凤则将成立西凤定制酒合资公司作为营销战略推进上的重点举措之一;洋河更是宣称今年定制酒销量有望突破3亿元……

  2013年,泸州老窖推出“生命中的那坛酒”,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据披露,其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泸州老窖也曾对外披露,公司正就“生命中的那坛酒”谋划专门成立公司。2014年11月底,水井坊超高端新品“元明清”宣布上市,未来将主打定制或圈层营销。在2014年全国秋季糖酒会上,主办方甚至为广大酒企带来了品评、品鉴纯粮酿造白酒定制专区。

  茅台加码定制酒收藏酒领域

  2014年12月31日,中国酒业协会与贵州茅台酒携手在北京举办“纪念贵州茅台酒荣获巴拿马金奖一百周年新品上市发布会”。发布会期间,茅台推出了定价百万的顶级收藏纪念酒—金奖百年百瓶大全套。贵州茅台名誉董事长季克良介绍,大全套所采用的酒体为100多种珍藏级陈年基酒调配而成,更史无前例地动用茅台镇厂之宝—80年陈年酒。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称,茅台金奖百年百瓶大全套从特质上来看其实是一款高端定制酒,首先它是在特殊的纪念时刻推出的,其次大全套在工艺设计、酒体方面都具有不可复制性,且限量供应。

  此次发布会上与大全套一同亮相的还有已经面市的“茅台金奖百年56个民族纪念版”、“茅台金奖百年年份酒珍藏套装”以及“金奖百年纪念版”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结合此次发布会所展示的酒品以及茅台经销商大会上的战略分析,不难看出茅台正在加码定制酒和收藏酒领域,这也是白酒进入调整期之后茅台市场化的表现。”

  在季克良看来,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是定制酒还是纪念酒,需求都会不断地增长。

  季克良介绍,茅台定制酒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后茅台定制酒主要用于政务外交活动,改革开放后,茅台多次进行重大庆典的定制酒设计,现在的定制酒越来越多样,商业活动、家庭、个人等都可以做定制酒,市场将来比较广阔。“定制酒的市场是很多样的,将来会有比较大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4年1月份,贵州茅台便成立了个性化定制营销公司,并提出了2014年茅台酒个性化定制公司保底销售目标为10亿元,2015年目标30亿元,2016年实现50亿元。

  五粮液建立定制酒机构

  2014年12月11日,五粮液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合作方共同出资设立宜宾五粮液创艺酒产业有限公司,意在“建立个性化产品的定制酒机构。”

  五粮液方面表示,成立创艺酒公司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建立个性化产品的定制酒机构。

  早在2014年5月,五粮液董事长刘中国曾表示,会加大定制酒支持力度,计划成立定制酒公司,引进具有快速市场反应能力的民营资本入股。

  事实上,早在2014年3月,五粮液就已经与中铁二局开发了“开路先锋”酒,之后又与北大荒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发“北大荒鸿福”酒进一步深挖东北市场空间。据了解,2012年,五粮液系列酒的定制酒做了33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7.92亿元,超过常规品牌收入,并且费用低、净利率高。

  定制酒网络平台纷纷上线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酒企在行动,平台运营商也介入其中。定制酒平台酒葫芦刚刚上线不久,酒仙网也宣布成立私人定制中心,上线了C2B私人定制业务,开发了包括厚工坊型男世界杯限量酒、汾酒集团封坛原浆、仰韶小陶、唐王宴等一系列互联网定制产品,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据透露,未来酒仙网还将陆续推出与沱牌舍得、酒鬼酒、国台等酒企合作生产的互联网定制白酒。

  数据

  目前中国白酒市场的销售收入在4000亿,其中个性化营销的销售收入可达100亿,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酒业协会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