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4 08:47:00 作者:张晓莉 来源:北京晨报 我要评论
“血压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不控制。”在世界高血压日来临之际,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提醒公众关注血压,对血压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刘力生教授指出:“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3亿余人,但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42.6%,治疗率34.1%,控制率9.3%,以上‘三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就是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即使已知的高血压患者也仅凭感觉用药。高血压的群防群治要从‘知晓你的血压’开始。”
高危人群:
半年一次量血压
绝大多数患者在高血压早期是感觉不到任何症状的。没有症状是否意味着就没有危险呢?答案是否,高血压对心、脑、肾等人体重要器官的损害是缓慢、长期、持续的,血压一天得不到有效控制,这种损害就会一直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定期测量血压是唯一能及时发现高血压的办法。
小贴士:家里没有血压计,如何做到每年测一次血压呢?支招一:利用单位体检的机会,一般都有测血压的项目。支招二:看看周围亲戚朋友家有没有血压计,利用串门机会蹭一次量血压。支招三:北京很多医院目前都已经开展了2014全民心血管健康行动·中国高血压筛查公益项目和血压达标工程,如果您碰巧到了这些医院,可以利用候诊时间去量个血压。
新患者:
早治疗,早保护
如果自测或筛查时发现血压高于140/90mmHg,就应该到正规医院的心内科去确诊。高血压患者在诊断之初就应该意识到高血压管理不仅仅是一个降血压的问题,应该对自己的血脂、血糖、吸烟、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也做到心中有数,进行综合评估和管理,从而减少未来卒中、心梗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中国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全面管理工程”,将在全国150家三甲医院为患者进行免费血压测量及危险因素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对患者进行糖尿病、10年内冠心病及脑卒中发生的风险评估,帮助患者建立自己的“心血管危险档案”。
小贴士:第一次去心内科就诊时,最好提前量好体重、腰围,记在手机的记事本上,如果有不久前的血脂、血糖的检查结果,也可以一并带上,以便进行风险因素的筛查和评估。
老患者:
早达标,早获益
血压不达标是令人担忧的普遍现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对血压不达标的危害认知不足,认为血压只要降下来就行了,离着达标差个十几毫米汞柱也没啥了不起。另一个原因是很多患者对于血压控制不理想时采取联合治疗方案心存抵触,总觉得是不是药一旦加上去就撤不下来了,自己的病情是不是会对药物产生依赖,再者就是担心药的种类越多是不是副作用也越多。专家指出,在我国实际临床工作中,单药治疗达标的比例并不高,三分之二以上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治疗才能实现血压达标。与自由联合用药相比,单片复方制剂可以减少漏服、错服、擅自减量等问题,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
小贴士: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病”,想要把不良的生活方式纠正过来,真正把高血压“管”起来,一本高血压管理日记将会是您的好帮手。在日记中,您可以对自己每天吃盐的量、运动量、吸烟和饮酒量等可能影响到血压的生活习惯做大致的记录,同时每天早晚各自测一次血压,每次测三遍,取后两次的平均值记录下来。到下次复诊时,可以将管理日记带给医生看,以便医生更好地帮助您进行血压管理。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