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秋冬季,“老慢支”就紧张起来,担心病情加重或老病复发。于是,有些患者便根据自己多年经验,自行购药在家吃,甚至多种药一起吃,以为这样就能顺利过冬,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有时甚至差点闹出人命。
“老慢支”患者用药是有门道的,也有不少注意事项,下面7大误区就是他们很容易误闯的,应尽力避开。
太相信“经验”
在医院门诊,经常有“老慢支”患者自恃“久病成良医”,不向医生讲述有何不适症状,而是根据自己多年就诊和用药经验,直接向医生下达“开药指令”。有些“老慢支”患者干脆自己不到医院去,委托家人或朋友代替取(购)药。实际上,慢性支气管炎有咳嗽、咳痰和喘息等多种表现,不同症状和不同病期应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并非照本宣科一成不变。过于相信“经验”,妨碍医生合理用药,将导致“无的放矢”或疗效低下,甚至延误疾病诊治。
迷信抗生素
由于“老慢支”具有反复发作特点,而感染又是其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因此,迷信、滥用抗生素现象在“老慢支”患者中屡见不鲜。其实,“老慢支”患者每次发作时,感染的细菌未必相同,所用的抗生素也会相应不同。许多患者在未经检查的情况下,先上抗生素再说,这样不仅不利治疗,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和体内菌群失调等。此外,滥用抗生素还会造成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
滥用镇咳药
“老慢支”患者剧烈而频繁的咳嗽、咳痰,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因此他们十分希望减轻直至消除咳嗽、咳痰症状,一旦发病,他们就自行选用各种镇咳药。其实,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呼吸道反射,其目的是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未必是坏事。而镇咳药是通过阻断咳嗽反射而达到镇咳目的,虽能止咳,对“老慢支”患者却未必是最佳选择。因为他们的咳嗽、咳痰是因黏液分泌太多所致,再加上反复细菌感染,支气管痰液特别多,且大多较为黏稠,此时使用镇咳药可能因咳嗽反射被抑制而导致痰液滞留呼吸道,增加呼吸道通气阻力,加重喘息症状,并有可能诱发呼吸衰竭。此外,痰液停留在呼吸道内,也削弱抗菌药疗效,致使呼吸道感染难以控制。
用药随意变
“老慢支”患者大多数需常年用药,不易严格坚持,因此,不遵照医嘱用药,按照主观感觉增减药物的现象也比较常见。这样做,不仅容易导致药物达不到有效治疗浓度,从而降低药物疗效,而且可能引起药物过量,甚至中毒。
联用同类药
“老慢支”患者因有多种症状而习惯合并用药,他们中大多数仅依据药品名称和适应证来选择药物,而很少注意药品成分,因此屡见患者同时服用同类药物,这就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增加。用多种药物前最好仔细阅读说明书,有相同相似成分的药物不要叠加使用。
过分依赖药
多数“老慢支”患者认为,药物治疗就是防治的全部,然而却忽略了吸烟、职业性粉尘、化学物质、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实,如不控制诱因,不管用多少药物、多大剂量的药,药效都会被相应地“抵消”,就不可能完全控制“慢支炎”急性发作。
滥用偏方
有些“老慢支”患者由于长期受咳喘的困扰,加之平时正规治疗效果也不甚满意,便盲目迷信和滥用一些所谓的“祖传秘方”,以求药到病除。但是,相当部分的偏方、秘方难免有不科学的内容,不仅缺乏科学依据,加之以前科学技术不先进,将药品、制法、用法、用量等搞错,盲目使用,势必贻误病情。
知道了这7大误区,怎么避开它们,“老慢支”患者应该心中有数。总体而言,患者应该以预防为主,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药用药,正确防治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诊,这样才能安度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