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警惕卒中风险 抗凝治疗是关键

2015-06-08 09:20:00    作者:许晓华   来源: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 卒中 患者 抗血小板
[提要]“房颤(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后果,最严重的是房颤引发的卒中。据悉,阿司匹林是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但胡大一指出,阿司匹林主要用于抗血小板治疗,它并不是抗凝药物。

  人民网天津6月8日电(许晓华)“房颤(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后果,最严重的是房颤引发的卒中。”6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万征在“中国房颤日”活动上介绍。

  据统计,在中国30~85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77%,患病人数已达数百万,已成为一种心血管流行病。与无房颤人群相比,房颤患者罹患卒中的风险高出近5倍,并且房颤相关性卒中的致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很高。

  世界心脏联盟理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指出,有效的抗凝治疗是预防和降低房颤相关卒中及其血栓栓塞事件发病率的关键。然而,我国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当前全球房颤卒中高危人群口服抗凝药的应用率为34.4%,而中国仅为13.5%,而且抗凝治疗也不规范。

  据悉,阿司匹林是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但胡大一指出,阿司匹林主要用于抗血小板治疗,它并不是抗凝药物。经典的传统抗凝药为华法林,抗凝效果明显,但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

  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均已在我国上市。胡大一介绍,对三种新型口服抗凝药进行的间接比较分析的结果均表明,阿哌沙班在降低房颤患者出血发生率方面表现更优,而且与阿司匹林相比,它可显著降低卒中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胡大一和万征指出,虽然新型口服抗凝药可方便、安全和有效预防房颤导致的卒中,但提高公众对房颤相关性卒中的预防意识和建立主动为房颤患者提供卒中预防指导和服务的体制、技术和团队一样是疾病防治工作的关键。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