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4 13:52:00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大众网东营12月14日讯(记者 向玲) 11日上午,东营市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英杰做客“在线访谈”栏目,以“切实履行好保障全市粮食安全的行为职责”为主题和网友进行了互动交流。访谈中,李英杰就粮食储备安全、粮食价格监测等问题作了解答。
全市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 14万吨储备粮
作为全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东营市粮食局主要负责全市粮食的宏观调控、行政执法、预警应急、储备粮油管理和粮食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获得了"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全市四个地方储备库均被评为省级或国家级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
自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出台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粮食直补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极大鼓舞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市粮食产量得到迅速恢复和增长。市粮食局不断强化保障粮食安全的"首要意识"和"守责意识",切实履行好抓收购、保供给、稳市场的职责,建立健全了市、县和农户三级储备体系,加强粮油质量检测,完善预警应急体系。
李英杰打了个比方,粮食储备就相当于全市人民的大"米缸",它既是市场供求的"稳定器",又是救灾备荒的"蓄水池",在稳市、备荒、恤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始建于1992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储备规模也随之增加。目前,市县两级14万吨储备粮全部落实到位,完全可以满足全市城镇居民半年的口粮需要。
据统计,东营市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二连增”。然而在李英杰看来,虽然粮食连年增产,但仍要居安思危,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东营地处黄河入海口,土地盐碱化程度高,农业生态较为脆弱,下一步粮食增产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更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在连年增产和当前部分粮食品种供求相对宽松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存在放松粮食生产和忽视粮食流通的现象,粮食安全意识有所淡化。再者,从长期看,人口不断增长,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另外,水污染、空气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对粮食安全带来的威胁持续存在。加上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稍有不慎,粮食安全形势就会出现逆转。
实施两大民生工程 打造舌尖上的安全
为了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东营市粮食局大力实施了放心粮油和居民厨房两大民生工程。市政府放心粮油工程于2008年6月正式启动,通过建设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和放心粮油店,把经过认定的放心粮油产品供应给城乡消费者。目前,全市已建立放心粮油食品配送公司11家、放心粮油店152家,实行统一配送,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居民厨房工程于2011年7月正式启动,并列入全市民生工程,培育了"和佳乐""喜民乐"等5个放心快餐品牌,建成1处居民厨房加工配送中心,29处沿街快餐店,95个社区快餐服务亭。
李英杰介绍,在常规储存条件下,粮食正常储存年限一般为小麦5年,稻谷和玉米3年.超过规定年限后,不能再作为粮食出售。居民家中的粮食如果保管不善,就会生虫、发霉和变质 。大米宜用陶瓷、白铁制作的器皿盛装,盖紧。面粉、面条应装在布袋内,然后再装在聚乙烯塑料袋里,而且袋口要扎紧,防止吸湿变潮。花生、大豆要多晒几次,干透后放在塑料袋内,密封保存,可防霉防虫。
在科学储量方面,自2008年以来,市粮食局大力实施了农户科学储粮工程,推广的农户科学储粮示范仓,主要由各级政府给予资金补贴,农户只需承担一小部分。这种新型粮仓经过多次改进,拆装方便,密封性能也好,不仅具有防鼠、防虫、防霉的特点,而且不易生锈、经久耐用,少占空间。截至目前,我们在全市39个乡镇街道、750个村推广农户科学储粮示范仓4.6万个,增加储粮能力5万吨,既有效降低了粮食损耗,又保证了粮食的储存卫生。每个仓价格在400多元,中央和省补助资金为50%,其余部分为市县补助及农户负担。
李英杰介绍,目前,省里正在研究制定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及考核办法的具体实施意见。意见出台后,市粮食部门将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有关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的安排部署,以此为抓手和载体,研究提出我市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措施,并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一是抓收购,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和种粮农民利益;二是保供给,增强粮食储备能力,保障粮食市场供应;三是稳市场,完善粮食调控和监管体系,保障区域粮食市场基本稳定;四是促产业,推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粮油龙头企业;五是惠民生,持续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体系,让广大群众吃上放心粮油。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