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次币不等于“错版币” 东营市民要擦亮眼睛谨防受骗

2016-01-06 11:03:00    作者:李彦涵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残次币;不等于;“错版币”;东营;市民;擦亮眼睛;谨防受骗
[提要]大众网记者整理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错版币”的解释汇总,希望东营市民能够正确区分“错版币”与不合格产品的区别,谨防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大众网东营1月6日讯(记者 李彦涵)现在社会上,人们总会看到各种各样关于“错版币”的报道,动辄声称价值上万,那么,这种所谓的“错版币”是否具有收藏价值?国家又是如何定义该类货币?大众网记者整理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错版币”的解释汇总,希望东营市民能够正确区分“错版币”与不合格产品的区别,谨防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定义,“错版币”指的是货币在设计、制版的过程中出现错误造成的,而印刷流程中的漏印并不属于错版。按此定义来看,自人民币发行以来,从未出现过错版币。货币因质量缺陷导致的只能属于残次币而不属于错版币。现阶段市场上热炒的“错版币”大多属于此类残次币。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负责人曾多次发表谈话指出:“残次人民币不是错版币,不具有收藏价值。”那么现在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所谓“错版币”,例如变色、漏印、倒印、水印倒置等情况是如何形成的呢?原来这些货币都是在原有货币的基础上,经过人工制作的。对该类“错版币”只要认真观察或通过放大仪器观察,均会发现刀切、粘贴、修刮的痕迹。因为印钞厂印制钞票是使用的印版、制造硬币使用的钢模等,都是一个整体,只要印版和钢模在设计制造过程中没有出现问题,那么在印制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局部倒置或颠倒的问题,因此所谓的“错版币”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能称作是残次币。

  现阶段,社会上确实有一些利欲熏心之人为牟取暴利,不惜触犯法律,专门制作、兜售所谓的“错版货币”。这种“错版货币”社会危害很大。他不但败坏了人民币的形象和信誉,扰乱货币市场,而且一旦诈骗得逞,将会造成人民群众财产损失,应该坚决打击。同时,请广大东营市民提高警惕,遇到所谓的“错版货币”,做到“一不相信,二不上当,三要抵制”。自己不相信,并规劝其他群众不要上当,并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人民币生产与其他商品的生产一样,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残损人民币销毁管理办法销毁,不让其流出厂外。由于种种原因,市场上偶尔会发现人民币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人民币产品不是错版人民币,它发生在生产环节。但如果市民手中的残次币确属真币,可到银行按国家规定兑换完整币。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