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十四五”21项主要指标9项已提前达成

2025-11-11 17:03:0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赵奕宁

  大众网记者 赵奕宁 东营报道

  11月11日上午,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东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高瑞国,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重点项目服务中心主任王圣国,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扈骏凯,市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杜建成,市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健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东营市“十四五”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高瑞国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市上下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勇于拼搏、奋发有为,目前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目标导向,奋力攻坚克难,“十四五”主要规划目标即将圆满实现。“十四五”规划紧密衔接国家和省规划指标体系,共设置21项主要指标,截至目前,有9项指标已提前完成,12项指标符合预期。

  主要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4500亿元,年均增长6.3%,高于规划目标0.8个百分点。预计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4%左右,高于规划目标约4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8.8%左右,高于规划目标约1个百分点;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个,高于规划目标5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高于规划目标约3.7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1%,高于规划目标0.6个百分点;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5.14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5.25个,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岁左右。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约束性指标,均已达到省下达任务进度要求。

  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市经济发展根基更加稳固。主动融入全省石化产业布局,石化产业加速向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学品转型。东营港PX上下游配套、广饶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振华丙烷脱氢、利华益环氧丙烷、富海聚酯包装材料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东营临港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工行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炼油,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期间新材料、医药产业营收分别增长108.1%、20.4%;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引进上海电气、中船海装、金雷股份等头部企业项目37个,总投资280亿元;宁德时代零碳产业园项目落地开工。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胜利油田建成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发力攻坚突破数字经济,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近三年年均增长100%以上。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胜利油田原油产量稳产2340万吨以上,胜利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提前一年完成产量目标,中石化320万方原油商储项目落地实施,中海油原油储备基地建成投用,渤海亿吨级垦利油田群全面投产,东营原油库完成国内首座“碳中和”原油库认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预计达到1080万千瓦,是煤电装机的2.2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津潍高铁东营段建设进度持续领跑全线,东青高速改扩建东营段全线通车,德州路西延暨东津黄河大桥顺利完工。东营港25万吨级单点系泊、10万吨级通用泊位、集装箱码头等重大工程建设完成,疏港铁路一突堤专用线加速建设,港口吞吐量预计突破1亿吨。

  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创业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更加强劲。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验收,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百亿大关,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跃升至全省第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增量均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9.4%,较2020年提高15.2个百分点。创新载体数量稳步增长,全市拥有省重点实验室7家、省技术创新中心6家、院士工作站8家。科技型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930家,三年实现数量翻番,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1732家,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成功转设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落地东营,正在发力主攻CCUS、电氢化工等五大前沿方向。

  全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努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生态底色更足。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基本完成,目前处于全国第二批国家公园报批设立优先顺序。黄河口候鸟栖息地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第二次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全国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总结交流会在东营召开。推行“公园+”模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全省第1位,入选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省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加强全域生态治理,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提前两年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细颗粒物年均浓度稳定保持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黄河入海断面和近岸海域水质明显改善,黄河东营段、黄河口湾区分别获评全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强力推进防洪减灾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堤防加固、河道整治、防汛设施和防潮体系建设,重特大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全力扩大开放,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更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创建成为全省线上线下“一窗受理”运行和办件流转评估试点城市。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不断提升,打造区域水权交易“东营模式”,累计完成区域水权交易2.53亿方,交易总水量、总金额位居全省第一;全力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全覆盖,交易业务量和成交额均居全省前列。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市属企业战略性重组和10家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构建“1+2+5”发展新格局,8家市属企业资产总额超3700亿元,取得7个“AA+”信用评级,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解决承包地细碎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国家级试点任务顺利完成。粮食面积、单产、总产连年实现“三增长”。深化党建引领共富乡村建设,累计建设共富工坊135家、共富公司96家,落实共富项目439个,有效助力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外贸总量稳步扩大,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保持全省前列。推动综保区高质量发展,保税维修、保税研发、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以每年办好15件民生实事为牵引,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全力稳就业保就业,在全省率先完成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任务,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5万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整市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估认定,创建为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在全省率先完成全民参保扩面任务,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落地实施。养老托育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获批全国首批个人养老金试点城市。成功举办黄河文化论坛、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沿着黄河遇见海”系列活动,“黄河入海·生态东营”宣传推广活动入选全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

  下一步,东营市发展改革委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全面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实施成效,聚焦重点领域,抓紧起草“十五五”规划《纲要草案》,科学谋划好“十五五”规划蓝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东营篇章。

初审编辑:李彦涵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